您的位置: 首页>院务公开>医院新闻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系列报道三:“输血”变“造血”,赋能强基层

发布来源: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医改和医疗发展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9-19
字体:

2025年9月7日至13日,完成在榆林市佳县的巡回医疗任务后,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循着“真巡真帮真服务”的初心,前往子洲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巡回医疗工作。医疗队在为当地患者提供诊疗同时,将工作重心聚焦于子洲县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通过门诊带教、教学查房、技术指导等多元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深度嵌入基层医疗生态,助力子洲县卫生健康服务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锚定基层学科短板,精准对接发展需求

医疗队长、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舒晓明认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常态化巡回医疗制度是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帮扶网络,不仅要解决基层当下的诊疗难题,更要为基层埋下学科发展内驱力的种子。医疗队下沉到子洲县人民医院各个专科,结合前期调研,梳理出该院在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常见疾病诊疗能力有待提升,慢病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病理等辅助科室需要打牢基础,远程医疗平台可以拓展功能等。

医疗队专家将诊室和病房变成教学课堂。舒晓明队长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当地医生解读检查检验报告、调整免疫抑制剂用药剂量。“规范的诊断流程是关键”,结合典型病例,他向内科医生们讲解风湿免疫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帮助其建立系统化诊疗思维。

医疗队队长、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舒晓明(中)与子洲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讨论疑难病例

舒晓明队长讲解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呼吸表征

医疗队副队长、皮肤科李锘副主任医师在接诊门诊湿疹、斑秃、雄秃、黄褐斑、扁平疣等疾病患者的同时,指导当地皮肤科医生如何快速掌握常见病处理技巧。李锘感慨地说:“要保证疗效,也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还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疾病是什么、怎么做,这是基层诊疗的大原则,也值得我们大医院的医生学习。”门诊之余,李锘向当地医生讲授了HPV感染、银屑病防治、激光美容治疗和毛发移植等知识。

医疗队副队长、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锘(右一)门诊带教:老年患者诊疗带状疱疹的诊疗

李锘副队长(中)门诊带教:斑秃的诊疗及规范化用药

在门诊第一天,儿科副主任医师赵娟就接诊了多例生长发育异常和认知功能异常的患儿。“患儿要上转到榆林甚至西安去治疗和康复,家长和孩子都得请假,路上奔波,花费也高。如果把患儿留在当地,既能提升医疗水平,又能减少家庭负担”,赵娟说。当天下午,“赵老师讲堂”就在儿科病房开展起来,赵娟相继讲解了儿童的行为治疗、儿童肾脏病诊疗、儿童过敏性疾病防治等课程。此外,赵娟还参加了该院到蒲公英幼儿园的幼儿体检,掌握当地儿童体质情况,为后续提供有针对性的诊疗技术指导打下基础。

儿科副主任医师赵娟(左一)为子洲县人民医院儿科授课

赵娟副主任医师到幼儿园为幼儿查体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辉副主任医师在门诊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时,结合肺功能检查报告,向当地医生详细讲解疾病分期标准与规范化用药方案。在病房教学查房中,她针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诊疗难点,分享了中日友好医院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管理的经验,并提出建议:“遇到呼吸系统疾病复杂病例时容易陷入‘单一诊断’误区,我们要从多角度排查,努力提升诊断精准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辉副主任医师(右一)教学查房

李辉副主任医师(中)参加疑难病例讨论

和佳县人民医院一样,子洲县人们医院病理科也只有一名医生。从常见的皮肤肿物到胃肠镜活检标本,都是由年轻的病理科医生郭江江负责采集、处理和上传。病理科苏运超副主任医师每天为小郭逐张讲解切片特征。她勉励小郭:“你这么年轻,值得学习和探索的知识太多了,一定不要满足于日常工作,要读一读文献,走出去与外面的专家交流”。苏老师的带教,让小郭对病理诊断有了新的认识,也提升了他持续学习的信心。

病理科苏运超副主任医师(右)病理读片带教

苏运超副主任医师查看当地病理会诊系统

在住院病房,张少华副主任护师带领子洲县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开展多学科护理查房,现场沟通了多项护理规范化操作和住院患者健康宣教要点,从压疮预防、管路固定到康复训练指导逐项讲解。她还介绍了中日友好医院化疗患者护理管理模式,为子洲县人民医院护理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张少华副主任护师与子洲县人民医院护士长们交流护理管理工作

张少华副主任护师参与住院患者健康宣教工作讨论

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筑牢医防融合屏障

中医药治疗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当地群众亲睐。子洲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集药物、针灸、按摩等多种疗法于一体,医疗队一到,当地医生向专家们展示了多种鲜活的“妙招”,让队员们感受到基层中医科室的发展智慧。医疗队员、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王超副主任医师尤为重视情志因素对肿瘤及慢性疾病的影响,多次向当地患者和医生介绍“中医情志调理+药物治疗”的协同理念。她还和当地医生围绕如何更好发挥中西医结合“治未病”优势深入讨论,结合子洲县气候干燥、慢性病高发特点,提出推广艾灸调理亚健康、秋冬季膏方滋补、中药熏蒸理疗等适宜技术的建议。依托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中心的资源优势,王超准备协助子洲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梳理常见病中西医诊疗流程,并计划通过远程教学平台持续为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中医辨证施治培训,推动中西医结合理念在基层普及传播。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王超副主任医师(中)在门诊与子洲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们讨论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王超副主任医师(右)与中医科医生讨论气候环境对当地百姓体质的影响

“张老师,您来看看我们感染疾病科吧”,9月8日,子洲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刘乐医生来消化内科门诊找到医疗队员张玉姣副主任医师。子洲县人民医院诊疗了较多的乙肝患者,刘乐团队把患者病历资料整理得清晰有序,但受就医观念和药品采购影响,很多患者就诊后流失了。看过这份来之不易的慢病档案,张玉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帮这家县级医院建立“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这是针对慢性乙肝患者设立的专科门诊,旨在通过规范化、个性化治疗,帮助患者实现表面抗原转阴或血清学转换,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结合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等手段,提供精准评估和管理方案,达到停药且长期稳定的目标。“这个门诊要落地,咱们得找相关政策文件,主动争取院领导支持”,9月9日,张玉姣和刘乐一起找到该院院长王艳和副院长崔彩莉,经过详细介绍,两位院长当即表示支持。刘乐当天提交了药品采购清单,一周内,医院着手协调药房配备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和长效干扰素。张玉姣嘱咐刘乐制定诊疗规范和患者随访制度,她说:“一定要向患者普及乙肝是可以治愈的,这对年轻、有生育需求且希望短期治疗的患者是个好消息。不仅要建好门诊,还要培养本地医生,让专科能力真正扎根子洲。”

感染疾病科张玉姣副主任医师(右一)、刘乐医师与子洲县人民医院王艳院长、崔彩莉副院长讨论肝炎临床治愈门诊筹备工作

张玉姣副主任医师(中)讲授肝病诊疗

秋季是榆林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做好科学预防和诊疗尤为重要。9月12日,子洲县副县长贺小明组织县卫健局、教体局、县人民医院及中医院召开子洲县过敏性鼻炎防治专题座谈会,邀请医疗队专家共同探讨防治方案。13日,医疗队员赵娟、张玉姣和李辉为子洲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培训。赵娟围绕儿童过敏性鼻炎及雷暴后哮喘防治,结合典型病例传授早期识别与应急处理技巧;张玉姣和李辉则聚焦成人哮喘规范化诊疗,详解阶梯式用药方案。

子洲县过敏性鼻炎防治专题座谈会

医疗队专家为当地医务人员讲授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防治

在子洲县的一周,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累计接诊患者531人次,开展健康宣教117人次,为幼儿体检200余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项,协助建设肝炎临床治愈门诊,线下及线上远程培训医务人员109人次。

在医疗队完成子洲县巡回医疗任务、转战清涧县的路上,好消息从北京传来:在巡回医疗上一站佳县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医学科张波主任远程会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已经转诊至中日友好医院,准备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热消融手术。患者想要微创治疗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医疗队员们也为他送上手术成功的祝福。巡回医疗工作让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衔接更加顺畅,是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具体体现,不仅提升了群众健康获得感,也让医疗队员们感到自豪。

供稿: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医改和医疗发展办公室

文字:尹琳、张何明

审核:舒晓明、杨学来

中日友好医院 ©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