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院务公开>医院新闻

着力解决肺移植未满足的健康需求2025年明道肺移植大会在京召开

发布来源:肺移植科
发布时间:2025-04-28
字体:

2025年4月26日,2025年明道肺移植大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呼吸与共生命融通——肺移植全程多维度管理”。会议聚集了国内众多知名胸外、呼吸与危重症、麻醉、肾移植、康复、护理等个领域专家、学者及临床工作者,聚焦肺移植全程多维度管理,规划肺移植学科发展方向。

2025年明道肺移植大会在京召开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崔勇在开幕式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指出,器官移植是医院五大重点学科群之一,肺移植科是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形成了多学科、多流程管理,诊治复杂疑难病例和强调科研驱动的特色,救治了大量终末期肺病患者。肺移植团队在手术技术、围术期管理和长期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肺移植全流程、系统化的共病管理模式,同时致力于理念推广和技术输出,培养了众多肺移植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肺移植事业的发展。崔勇强调,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团队将继续发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肺移植质控中心的优势,强化质量管理和合规管理;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手术技术、供体保存技术、康复训练技术等移植相关技术领域创新转化;加强培训,让基层医师把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疾病诊治的重要部分,为更多患者造福。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崔勇致辞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在致辞中表示,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肺移植学科、事业推广中,创新体系建设和综合学科协调机制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在技术、培训、理念宣传等各方面将继续在技术、培训、理念宣传等方面与中日友好医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和改革,为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致辞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院长薛武军在致辞中向肺移植同道的努力和成就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近中日友好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肺移植中心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开展了很多创新型技术。未来,器官移植事业将按照政府化、专业化和学科化发展方向,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将搭好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的平台,共同推进器官移植技术和捐献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院长薛武军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在致辞中指出,肺移植作为多学科事业,从受者选择、供体保护到术中、术后医疗与康复,涉及多学科协作和精细化管理。肺移植技术日趋成熟,但肺脏移植中仍然较突出地存在可及的供肺未能及时、较充分地用于救治受者的问题,需要通过现代医学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去解决。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够分享经验、凝聚共识、促进协作,为提升我国肺移植的医疗和研究水平探索科学路径,进一步解决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生命健康需求。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致辞

王辰以《着力解决肺移植未满足的健康需求》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王辰指出,首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由于学术和技术上的原因,健康目标未满足,是未满足的医学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由于经济上和操作上的原因,现实路径的原因,影响健康实现,是未满足的卫生需求(Unmet Health Care Needs)。这两大类原因之和导致未满足的健康需求(UnmetHealthNeeds)。厘清概念,针对性解决问题的目标才会明确,路径就更清晰,行动更有章法。

在肺移植未满足的医学需求层面,从呼吸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评估是否全面?可以让生命效应最大化的肺移植指征是否明确?如何提高供肺率及边缘供肺质量以及如何实现术后各种感染、排异事件的预警及风险分析。针对性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开展高水平研究。首先,充分利用供肺和病肺大肺标本的独特优势,建立器官、组织、细胞到类器官的平台,开展一般难以企及的多维度研究。同时,建立终末期肺疾病-肺移植共病/互作病研究模式,把治病转向治命的医学追求上。此外,异体肺移植,还有组织工程、器官再造的移植也亟待探索。因此要有心胸,能够开展多学科交融的多维长程的多元的研究。

肺移植未满足的卫生需求,重点关注肺移植全程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呼吸疾病诊疗、器官转运分配和肺移植全程管理各个环节能力。在肺移植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经济投入、政策制定、健康宣教等方面仍需检省改进,努力实现肺移植卫生资源及医疗照护的可及性。

最后,王辰强调要以切实解决肺移植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为目标,做确有意义的医学研究和卫生研究,方能解决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生命健康需求。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做主旨报告

薛武军作题为《我国器官移植发展、改革与体系建设》的报告,分享了我国器官移植体系建设历程,里程碑时刻,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发展的挑战,并提出器官捐献专业化实施、OPO学科化建设、器官移植学科体系化发展的解决方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院长薛武军做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肺移植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以《肺移植外科进展驱动肺移植生存率提高》为题围绕肺移植外科技术进展驱动生存率提升的情况做分享。我国肺移植的难点在于优质供体的短缺(供肺利用率低)、受者状态差,以及一些边缘供体移植所需的技术难度等。陈静瑜表示,除了技术,肺移植团队的打造以及背后管理层面的支持至关重要,以患者需求为出发、优秀团队的亲密协作方能有更多技术创新和走向国际化的可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肺移植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做主旨报告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兼肺移植科主任梁朝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兼肺移植科副主任陈文慧分享工作经验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兼肺移植科主任梁朝阳、肺移植科副主任陈文慧分别以《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发展的历程回顾》《肺移植全程照护—从术前评估到术后长期随访的全链条管理》为题分享了医院肺移植工作经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祎、药学部王晓星介绍了肺移植术后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临床经验,体现了在移植团队构建中临床药师精准个性化用药施治的重要性。

多维议题探索学科前沿,推进肺移植全程多维度管理体系建设

分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各地肺移植相关各学科专家讨论了肺移植全程多维度管理体系建设各领域的工作要点、现存问题和解决方案。

器官保护与移植外科分论坛聚焦供肺保护创新技术与外科手术标准化进行了学术研讨。肺移植围术期管理分论坛上,专家们围绕ECMO桥接时机、麻醉与PGD(原发性移肺功能障碍)管理等热点进行了分享。肺移植长期管理分论坛主要聚焦移植后感染、排异反应等诊难点提出个体化免疫调控策略、术后全周期症状管理优化经验。

凝聚共识,擘画肺移植高质量发展蓝图

闭幕式上,梁朝阳与陈文慧对大会成果进行总结,强调需以多学科协作、技术创新和数据共享为核心,加速推进肺移植全程管理标准化。会议达成多项共识:一是建立全国性供肺维护与分配协作网络,提升供肺利用率;二是推广围术期ECMO应用规范,降低手术风险;三是构建移植后免疫监测与感染防控标准化路径,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四是依托专科联盟与质控平台,推动肺移植同质化发展。

大会的召开,为肺移植领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标志着我国肺移植全程管理迈向标准化、精细化新阶段,为提升终末期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注入强劲动力。

会上举办了《新肺健康手册》赠书仪式。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受者代表和医护代表共同表演改编歌曲《若春天还没来》。

中日友好医院 ©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