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院务公开>医院新闻

中日友好医院举办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融合研讨会

发布来源:医改和医疗发展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18
字体:

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融合研讨会

2025年4月10日,中日友好医院举办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融合研讨会。会议旨在研讨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融合发展路径,探索创新模式,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崔勇,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医养结合处处长汪丽娟,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胡继晔,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副主任李涛,中国家医网负责人刘鹏等专家出席会议,围绕医养结合政策背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度交流。会议由医改和医疗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杨学来主持。

汪丽娟处长代表老龄健康司讲话。她介绍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养结合工作的重要政策,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医养结合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她充分肯定了中日友好医院近5年来在牵头全国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项目,搭建信息协同平台,开展远程会诊、慢病管理、照护指导、义诊咨询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围绕巩固试点成果,汪处长对医院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扩大远程医疗协作网,推动更多医养机构接入平台;二是要指导地方建设区域医养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与养老数据互通;三是要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内部信息共享,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为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四是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深化智慧养老产业合作。

崔勇副院长首先感谢老龄健康司长期以来对中日友好医院的关注和指导。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医院始终致力于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牵头老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医院提出基于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居民健康数据授权共享”整体理念和设计方案,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并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级“数智银发经济工程”的解决方案。全国人口老龄化率排名第二的四川省资阳市采用这一方案并启动“数智康养城市”项目。在此基础上,医院提出“三五四工作法”,确保医养结合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崔勇副院长表示中日友好医院在老龄健康司指导下要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远程协同平台,推动特色技术普及推广,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中日友好医院成立了“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融合研究室”,致力于在制度设计、服务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和多学科协同领域开展研究,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会上,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与中日友好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养结合、数智健康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本次会议还聘请胡继晔教授、李涛教授为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融合研究室外聘专家,续聘刘鹏主任为外聘专家。

海河实验室与中日友好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外聘专家李涛教授颁发证书

为外聘专家胡继晔教授颁发证书

为外聘专家刘鹏主任颁发证书

会上,专家们还围绕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及展望进行了热烈讨论,刘鹏主任介绍了如何通过健康数据要素赋能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胡继晔教授分享了中国政法大学在养老金融与医养结合的法律体系构建探索,李涛教授介绍了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

本次研讨会为中日友好医院在医养结合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思路。医院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健康数据要素赋能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努力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科技创新、多元参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未来医院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创新,积极拓宽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精心搭建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平台,为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日友好医院 ©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