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淋巴瘤诊疗前沿:淋巴瘤学术会议在我院成功举办


2025年4月17日下午,由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瘤学组与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淋巴造血分会联合主办、中日友好医院承办的2025年第一次淋巴瘤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以“技术创新・病理突破・临床实践”为主题,吸引了血液科、病理科及超声科等多领域的几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淋巴瘤诊疗的前沿话题。
在会议开场环节,大会主席钟定荣教授和冯晓莉教授分别发表致辞。钟定荣教授指出,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领域。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通过搭建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推动淋巴瘤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全面发展。冯晓莉教授对承办方中日友好医院为会议筹备所付出的努力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强调每一次学术会议都是思想碰撞的契机,期待各位专家能在会议中畅所欲言,分享宝贵经验与创新见解,携手提升淋巴瘤的诊疗水平。
学术讲座环节,由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李振玲教授和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孙璐教授主持。中日友好医院介入超声科魏莹教授以《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与案例分析》为题进行分享。魏莹教授详细阐述了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重要临床价值,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分析了超声影像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联,分享了深部淋巴结病变及微小病灶的穿刺经验。针对深部淋巴结穿刺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魏莹教授介绍了超声造影辅助定位技术,通过注入造影剂增强病变区域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随后,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刘宏艳教授分享了一例发生于少见部位的T淋巴母细胞增殖性疾病案例。刘宏艳教授依据第五版WHO肿瘤分类标准,系统梳理了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与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的诊断要点,并通过文献复习,从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基因重排检测以及临床预后等多个维度,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回顾性分析。
在点评和讨论环节,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张燕林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张春霞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刘翠苓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农琳教授,凭借自身丰富的临床病理及治疗经验,对两位讲者的汇报内容提出了深刻见解,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会议的读片环节将学术活动推向高潮。参会的学组委员带来十例极具挑战性的淋巴瘤疑难切片,涵盖了形态学特征模糊的罕见亚型、免疫表型存在交叉的复杂病例,如EBV阳性的T/NK细胞增殖性疾病、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面对这些“诊断迷宫”,专家们各抒己见,结合临床经验分享独到见解。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疑难病例的认识,更为临床实践中攻克诊断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让每一位参会者都收获颇丰。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淋巴瘤诊疗领域的多学科专家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技术创新、病理突破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淋巴瘤诊疗水平的提升,也为中日友好医院在淋巴瘤诊疗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