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青年人才发展·中西医联合防治骨科疾病关键技术与临床评价研究研讨会在京胜利举办


2025年4月11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承办,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OrthopaedicSurgery》杂志、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联合指导,中西融合大讲堂策划实施的中西医联合防治骨科疾病关键技术与临床评价研究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候任主委王坤正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宋树立书记、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卫衡等教授莅临会议。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的顶尖专家,聚焦中西医联合防治骨科疾病关键技术与临床评价研究,探讨和解决骨科领域中西医联合综合防治方案匮乏,治疗与预防干预,医工结合转化等问题,探索青年培养新范式、科技研发新思路、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中日友好医院·宋树立书记致辞
宋书记表示中日友好医院的樱花为迎八方贤达而绽放。向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传经送宝的学界同仁、以及长期关心支持医院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强调本次研讨会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一是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的诊疗新范式,二是推进循证医学导向的临床评价体系,三是培育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梯队。并期待大家能够以智慧碰撞启迪创新思维,以经验共享凝聚发展共识,让传统医学精髓与现代科技手段在骨科领域交相辉映,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致辞
高老强调当前骨科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运动损伤增多,传统诊疗模式面临“预防与治疗脱节、中西医学壁垒难破、科技成果转化滞后”等挑战。并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强化临床研究转化,推动技术落地应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速中西药、适宜技术的转化应用。建立大样本研究队列,切实解决骨科手术精准化与康复个性化的难题。第二,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推动成果转化。以临床疗效为核心,建立符合中西医特点的评价标准,加速新药、新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进程。第三,培育青年人才,夯实发展根基。通过“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多中心研究协作”等机制,为行业储备兼具中西医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卫衡教授致辞
陈教授指出专委会始终将青年人才培养置于核心地位,今日启动的“中西医联合防治骨科疾病关键技术与临床评价研究”项目,正是青年人才施展抱负的舞台。我们期待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携手攻坚,建立覆盖骨科疾病全生命周期的循证体系,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中国标准”。骨科疾病的防治需要集众智、聚合力。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致辞
王坤正教授深情回顾了与中日友好医院老一辈骨科专家的深厚渊源,高度赞扬了医院骨科代际传承中展现的学术积淀与创新精神。他指出,当前骨科医学正处于从传统治疗模式向精准化、系统化、个体化综合干预体系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一变革要求青年医生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学科建设,科研是推动学科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希望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始终保持问题意识,持续增强科研创新力和学术表达力。同时,也要注重成果的可转化性与实用价值,把研究真正落到临床可及、患者可感的层面。也鼓励年轻一代关注和探索中西医协同防治这一中国特色医路径,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产生更广泛的价值。希望年轻学者们心中有光、脚下有路,以坚实的专业能力和坚定的责任担当,书写属于青年一代骨科医生的精彩篇章!
开幕式全程由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王卫国教授主持进行
在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中西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依托于青年委员将启动“中西医联合防治骨科疾病关键技术与临床评价研究”项目。项目立足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围绕骨科相关疾病的防治关键技术及相关临床评价研究,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与转化、方法学评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研究。
项目启动仪式全程由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李川教授主持进行
中国中药协会中西结合药物研究与发展工作委员会·李磊主任介绍项目背景
启动仪式上高学敏教授,王坤正教授,宋树立书记,冯世庆教授、林剑浩教授,陈卫衡教授,赖仞教授,林娜教授,王卫国教授,高蕊教授,李磊主任共同为三位子课题负责人张启栋教授、高福强教授、丁冉教授见证项目开启仪式。
来自全国50多家医院分别参加三个多中心研究项目启动
三个全国多中心研究项目分别为是,一、AI-UKA辅助运动学对线单髁关节置换临床研究: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负责人为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张启栋教授;二、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人为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高福强教授;三、机器人辅助对线与传统对线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研究: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负责人为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丁冉教授。
内容涵盖了脊髓再生、有毒动物类中药材的应用研究、中药有效性评价模式、中药新药审评、骨植入物材料研究、AI数字诊疗应用等前沿课题。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冯世庆教授
授课题目为:脊髓再生:从治疗博弈到范式跃迁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教授
授课题目为:有毒动物类中药材活性多肽与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新药研发
中国中医科学院·林娜教授
授课题目为:“病-证-症结合”赋能中药有效性评价模式创新和实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蕊教授
授课题目为:中药新药审评与研发
本节主旨讲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罗殿中教授,北大人民医院林剑浩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卫国教授主持
研讨会还邀请了郑玉峰教授、杨佩教授、李川教授、邢丹教授、刘爱峰教授等十余位专家现场授课,从多个角度对当前骨科疾病诊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享,期望通过多学科交叉推动技术创新,托举青年人才成长,打造中西医协同的“中国标准”。
四、多中心研究项目介绍
最后,由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发起的“中西医联合防治骨科疾病关键技术与临床评价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立足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围绕骨科相关疾病的防治关键技术及相关临床评价研究,开展理论、临床、评价方法学、大数据等研究。
会上,中西融合数据生态负责人姜学卿介绍中西融合+数据生态建设,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科张启栋教授介绍启动“AI-UKA辅助运动学对线单髁关节置换与传统髓内定位技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高福强教授介绍启动“微创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多中心临床研究”、丁冉教授介绍启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机械对线(MA)与功能对线(FA)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这三项课题研究都将依托多中心研究及中西融合科研协作网络实施,通过构建跨区域、跨机构协作网络,整合临床资源,建立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体系,从而加速突破手术精准化与个性化康复的技术瓶颈,以推动骨科关键技术创新;并结合大数据研究、人工智能疗法等技术,通过智慧医疗赋能筋骨健康,创新机制促进学科融合。
希望通过本次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提高骨科疾病诊疗水平,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中西医骨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骨科疾病诊疗中的优势作用,推动中西融合发展。
最后,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王卫国教授做总结发言
我们坚信通过持续深化中西医优势互补,必将开创骨伤科诊疗技术的新纪元,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个性化的医疗体验,让中西医融合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民健康,将中西医联合的“中国方案”转化为惠及全球患者的“健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