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院务公开>医院新闻

2023慢阻肺病防治大会记者会实录

发布来源:党办(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3-11-15
字体:

时间:2023年11月15日10:30-11:54

地点:北京市

主题:肺系生命刻不容缓

主持人:朱文赫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本场记者会,大家刚刚参加了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的开幕式。

现在我们举办记者会,主要的目的是就媒体朋友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做进一步的交流。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

我们请来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国家“慢阻肺病”三大项目负责人杨汀教授

江西省胸科医院副院长张齐龙先生

福建省石狮市总医院院长黄书琳先生

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综合防治科副科长陆凤女士

国家“慢阻肺病”项目组质控员、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牛宏涛医生

请他们共同介绍慢阻肺病防治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首先有请杨汀教授就2023年的工作要点进行介绍。

杨汀: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由中日友好医院举办的记者见面会,来介绍我们整体的慢阻肺病防治工作,我代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进行介绍。

慢阻肺病其实是许多老百姓经常会提到的“老慢支”“老慢喘”“肺气肿”,这些病其实就是慢阻肺病。现在我们国家的慢阻肺病面临“三高”和“三低”的特点:一是高患病率,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13.7%,并且它是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的疾病。有一个数字大家比较容易记忆,60岁以上人群,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慢阻肺病患者。另两个“高”,第二个是高死亡率,在单病种中仅次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第三个是高疾病负担,慢阻肺病的整体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

慢阻肺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和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慢阻肺病是需要做肺功能检查来确诊的,就像诊断高血压要测血压一样。慢阻肺病如果不治疗,会逐渐进展,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最后出现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慢阻肺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针对慢阻肺病“三高”,其实也有“三低”。一是慢阻肺病的低公众知晓率。问老百姓知道高血压、糖尿病吗?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但问他听说过慢阻肺病吗?许多人都没听说过。我们常说慢阻肺病是“沉默的杀手”,许多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气短的时候,到医院就诊,做肺功能检查,往往已经是中晚期病例,因此早期症状不明显也会导致许多人没有及时就诊和早期诊断。二是肺功能检查率低下。在我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我们国家肺功能的检查率只有不到10%。不知道在座记者朋友们家里40岁以上的人群或者经常抽烟的人群是否有人做过肺功能检查?因为老百姓一说检查就是说“我做CT了”,但做肺功能检查的却很少。三是规范治疗率低,特别是在基层。慢阻肺病治疗最主要的药物是吸入药物,但我们调查过,在基层用的最多的药是抗生素、化痰药,甚至是口服激素。

为了增加全球对于慢阻肺的知晓和规范诊治,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被世卫组织定为“世界慢阻肺病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今天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就是让大家早诊早治。

每年中日友好医院和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都会召开全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今年已经是第5届了。国家其实非常重视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控,慢阻肺病其实是最典型的慢性呼吸疾病。国家从“十三五”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卫生政策,包括“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健康中国行动、“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等,都提到了要将肺功能纳入40岁以上常规体检、要在基层开展慢阻肺病早期筛查、要提高基层肺功能检查能力、要给基层配备肺功能仪等等。我们国家的卫生政策在慢阻肺病的防控中有许多利好的政策逐步出台。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要有一定的使命和为国承运的担当,我们引领了三大国家项目,一是2017年启动的“幸福呼吸”项目,项目主要是形成从筛查到诊断、管理、长期随访、康复、双向转诊的一体化全程照护模式。

第二个项目是2020年国家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国家投入10个亿,给50%的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肺功能仪。同时委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联合CDC搭建了线上培训平台,现在有14万基层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疾控人员)在线上接受了培训,并拿到了培训合格证书。

第三个项目是2021年国家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四大慢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肿瘤都多年前就有了筛查项目,这个项目是第一次给予呼吸疾病的立项。项目强调关口前移,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并且将筛出的人群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早期干预指导。

“幸福呼吸”重点是推动慢阻肺病的分级诊疗,三级医院的专家走出围墙,最终要扎根在基层,落到基层开展的项目。我们的项目到了许多地方,这些地方的老百姓是第一次做肺功能。为了方便患者,有些基层大夫拿着肺功能仪,跋山涉水到了村里、到香火气很重的地方给居民做肺功能检查。

“幸福呼吸”项目开展7年了,共在31个省市自治区的51个地市开展了慢阻肺病分级诊疗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都下发了红头文件。项目筛查人数已超过200多万,肺功能检查了六七十万,规范管理了7万多例慢阻肺病患者,使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慢阻肺病的照护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同时,项目进行了上千场培训,近60多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这个项目也是星星之火,在各地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使老百姓更早了解慢阻肺病。

国债项目花了10个亿,为50%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肺功能仪,使基层进行慢阻肺病高危筛查和诊断有了硬件设施。同时,我们搭建的平台也使许多基层医务人员的疾病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这样他们管理疾病就更加自信。

国家给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前两年每年4000万的支持,今年国家将经费提高到6000万,就是意识到呼吸疾病的防控是四大慢病中的突出短板,亟待加强。

为了让老百姓知道国家有这个惠民项目,各地做了许多工作,通过老年健康体检、义诊等等活动宣传项目,让更多人知晓并参与项目。

通过三大项目的推动,在国家和各级卫健委的鼎力支持下,在呼吸和基层全科大夫和疾控人员的通力合作下,使慢阻肺病得到了“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的全方位照护,真正让百姓“幸福呼吸”。

总体来说,慢阻肺病管理的难点是在基层,管理的重点也在基层。大量的慢阻肺病患者都在区县级医院,因此,我们怎么提升区县级医院特别是基层的慢阻肺病同质化管理水平,是国家中心一直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还搭建了实时监测慢阻肺病的数据平台,各地三大项目的进展可以实时更新。

在国家重视、行业推动以及国家中心的引领下,通过三大项目,构建了我们国家慢阻肺病的防控长城。我们希望这个“长城”建筑得越来越强大,真正让慢阻肺病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护。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主持人:谢谢杨汀女士,下面有请江西省胸科医院副院长张齐龙先生介绍。

张齐龙: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江西省慢阻肺病高危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公室、江西省胸科医院的张齐龙。接下来我就以“推动早筛早诊早治、护航百姓幸福呼吸”为主题,向大家简要的介绍江西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基本情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江西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2019年、2020年先后出台了健康江西的相关政策方案,细化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行动措施。在重点工作中提到了慢阻肺病筛查与干预项目。

2021年10月,江西早合项目正式启动,由省卫健委牵头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省财政下拨了专项经费。方案中明确把江西省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江西省胸科医院,由省胸科医院负责全省项目的统筹管理、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及质控等管理工作。

项目实施初期,我们发现一些情况。一是老百姓对慢阻肺的知晓率比较低,二是媒体和科普宣传对慢阻肺关注比较少,三是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的诊断认识和知识水平有限。所以我们认为,慢阻肺早合项目的落地,对我省慢阻肺病防治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项目实施到现在,江西共有9个县区76个项目点承担单位承接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到现在为止,已完成初筛超5万人次,筛出高危人群11000余人,高危检出率22.18%,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

二、质量控制情况

在技术培训方面,每年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一次全省技术培训会,请到中日友好医院多位专家到现场进行授课,主要是围绕项目流程、技术方案、基层诊疗指南进行解读,开展基础性培训。

在操作培训方面,主要是对肺功能实操培训。因为慢阻肺病的确诊主要靠肺功能检测数据标准来进行判断,我们通过实操,让基层人员亲自上手,逐个考核,达标以后进行检测工作,使我们上传的肺功能报告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在督导方面,我们开展定期督导。按照国家的质控工作手册,省项目办定期安排专家到各个项目点进行现场督导和技术帮扶。江西省卫健委也非常重视,经常定期派专人前往实地调研。

在日常督导方面,省项目办主导建立了项目工作联络群、肺功能检测质量交流群,同时监督其日常运行,定期发布工作简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工作初步成效

实施几年来,江西项目办感受到几个明显成效。

首先是项目点区域的老百姓通过项目的实施,对慢阻肺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当然也得益于各种海报、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电视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依托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义诊、走基层宣传等活动,传播慢阻肺病的防治知识。

其次是项目点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的发现率明显提高。通过多方位的宣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各县市的情况,实行“一县一策”方案,让老百姓由以前的被动筛查,认识这个疾病以后进行主动筛查。到现在为止,项目点已经有8000多人享受到最少一次的免费体检以及免费肺功能检测,并建立了个人管理的健康档案,非常受益。

项目点区域的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管理得到加强。针对筛查出的11000名高危人群,在各项目点,按照国家发布的县域慢阻肺分级诊疗方案,由各级医院进行上转和下转的规范诊疗安排。比如慢阻肺病急性发作、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情况当地基层医院处理不了的,就上转到县市医院及省市医院进行救治。等急性期或并发症稳定以后,就转到基层医院进行慢病管理,使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得到很好的改善。

四、下一步计划

一是项目办督导抓好质量,主要是肺功能检查报告的质量,通过培训、学习,使肺功能检查报告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避免出现不合格的报告上传。

二是抓宣传,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进行慢阻肺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老百姓更多地了解慢阻肺病这个疾病本身以及自我防控的知识。

三是落实项目年度计划。按照国家项目办的要求,抓好2023年项目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项目任务。同时督促各个项目点要高度关注筛出的高危人群的随访,以保证高危人群筛查数据上报国家的完整性,使这项国家的重大惠民措施确实惠及老百姓的健康。

以上就是我作的江西情况的介绍,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齐龙先生,下面邀请福建省石狮市总医院院长黄书琳先生为我们分享福建经验。

黄书琳:尊敬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报告的主题是“让呼吸更顺畅、让生活更美好”,围绕这个主题,我将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汇报。

我来自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石狮地处闽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一直以来,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让我们这座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2018年10月,我们整合市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成立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成员包括3家市级医院、9家基层卫生院,让基层的群众可以享受到均等化的同质医疗卫生服务。

呼吸健康事业与我们的医共体建设同频共振。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积极开展慢阻肺各个项目的建设。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初筛人数9000人,进行肺功能筛查人数1300人,新增确诊患者360人。

一、主要做法

1.“早教式”培训业务骨干

感谢国家项目支持,让我们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有机会参与并掌握肺功能检测这项技能。这几年,我们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一对一的培训,累计培训业务骨干100多人。

基层医护人员是怎么进行肺功能操作的呢?因为这需要医患的高度配合和默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请各位记者观看我们的实景视频。(播放视频)

这气势排山倒海,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讲,每个护士在进行肺功能操作的时候都是“女汉子”,为让群众更好地配合吹气、吸气的动作,她们要像渔民喊号子一样竭尽全力。我到这家卫生院的时候,护士告诉我,一开始做肺功能操作的时候,每天晚上回到家中经常感到胸痛,但她从不抱怨,她说多做一个,就可以多挽救一个家庭。我想,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她一样坚守的基层医务人员,让我们这项平凡而伟大的工程充满力量,有更好的温度。

2.“示范式”建立全域肺功能中心

配置医疗设备、建立管理制度、设立远程诊断中心、建立系统平台,实现慢阻肺患者能够在基层首诊,在总院确诊,再回到基层治疗这样的闭环管理模式。

3.“嵌入式”筛查高危人群

我们通常讲“打包式服务”,把慢阻肺高危人群嵌入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嵌入到家庭病床服务中,嵌入到慢性健康管理服务中,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义诊的各个活动中。

4.“指导式”推动整个项目落地

我们接受高水平医院的指导。

夜推动。总医院院长也就是我,每周二晚上,带队到基层分院开展业务查房,重点就是推动慢阻肺病等公共卫生管理项目落地。

共提升。通过总院、分院,设置联合智慧病房,让总院呼吸科、公共卫生科团队下基层帮扶,提升基层分院的筛查水平。

5.“福利式”开展长程管理

发布暖心方言科普视频(播放视频),群众对方言喜闻乐见,也很接地气。除了发布视频之外,我们还派发格式各类小礼品,以更加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当然,筛出来,还要管起来,才能降下来。我们对已经确诊的慢阻肺患者,通过定期随访、定期检查、定期给予合理用药指导,真正实现长程管理。

三、取得成果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9家基层卫生院也很努力,获得了全国优秀单位。群众也实实在在从项目中受益。

跟各位记者朋友分享一个小故事。照片是66岁的高老汉,会吹中音号,是村里有名的“艺术家”。在前两年慢阻肺的筛查中确诊并纳入长程管理,纳入管理之后,他也很遵医嘱,当然我们医生也做了不少工作,他戒烟,定期到卫生院打疫苗,以前的药每个月大概要300多块钱,现在30块钱都不到。医生每3个月对他进行随访,每6个月安排一次CT复查。因为他病情重一些,其实也不一定达到6个月,但是我们慎重一些。

以前每到秋冬季节他是很难过的,经常因为发生急症入院,自从纳入长程管理后,病情一直很稳定,没有再住过院,还经常参加村里的各项文艺活动。

让呼吸更顺畅,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黄书琳先生的分享。下面有请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综合防治科副科长陆凤女士介绍情况。

陆凤: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疾控中心的陆凤,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疾控在慢阻肺“促、防、诊、控、治、康”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慢阻肺工作,慢病规划、健康中国行动以及国家三大项目的支持,构筑起了中国防治慢阻肺的长城。浙江在国家的领跑下,我们率先启动了覆盖全省的慢阻肺免费筛查项目,并纳入健康浙江的考核,用政府来保障行动的落实。

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完善了政策环境,建立了工作体系,基层医疗机构的肺功能仪以及合格的肺功能技师实现全覆盖,提升了基层能力。在国家项目以及省级项目实施以后,对百万人群进行了筛查,筛出了3.4万疑似患者加确诊患者。

在这些项目的加持下,我们初步探索出了基于信息化的慢阻肺全周期管理路径,惠及了更多民生,提高了公众知晓,也提高了老百姓早诊早治的健康获益。

疾控机构有自己的优势,有专人专职做慢性管理,长期与基层合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糖尿病的实施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在这样的体系下,疾控在慢阻肺的防治中会发挥以下作用。

第一,牵头医防融合,保障工作体系。

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2019年,省疾控中心和区县疾控中心合作,在乡镇卫生院实施慢阻肺健康管理试点,但当时因为没有找到能密切技术支持的医疗机构(二级医院),最后卫生院的慢阻肺临床诊疗能力跟不上,在基层就留不住慢阻肺患者,所以这个项目实施非常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慢阻肺防治必须要医防融合。在2020年国债项目的契机下,在省卫健委的领导下,我们成立了省疾控中心、省呼吸防办邵逸夫医院牵头的省级工作体系,11家地市级呼吸防办相继成立,县级呼吸防办覆盖率达到64%,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项目实施基础。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职责分工,我们疾控要侧重于管,临床主要是技术支撑,基层来落地。

第二,做好健康教育,提升公众知晓。

第二个小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基层的专家开玩笑跟我们讲,老百姓有时候为了一小盒免费的鸡蛋可以去听那些对他没有多大帮助的营销,但是他不来参加我们免费的慢阻肺筛查,而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了一筐鸡蛋。在这个小故事里体现的就是基层老百姓慢阻肺知晓水平之低,我们疾控就更有责任去做好健康教育。我们要给基层提供各种健康教育的资源,让他们更容易地去做。筛查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健康教育,筛查前我们要引导基层做很好的宣传动员,在筛查以后做分类地健康教育指导,而不是光说这是我们的一个项目,来完成我们被动的筛查。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让医生走到老百姓面前,利用名医效应扩大宣传。

第三个小故事,是一位省级医院的主任跟我讲的。他在一天的临床诊疗中发现基层转上来的一个患者,在基层筛查的肺功能检查指标非常低,已经达到了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基层也给他用上药了。但是到了省级三甲医院来复查以后,肺功能完全正常。我们看了也很有压力,这明显是肺功能质控不到位导致的基层误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责任去强化业务指导,提升基层能力。

我们牵头制定了慢阻肺防治相关技术,在国家指南上更强调它的可操作性,牵头管理项目来做业务指导的培训以及做督导和质控。每年举办慢阻肺能力培训班以及肺功能技能操作大赛。制作简报。督导都是一轮一轮全覆盖,特别强调肺功能的早期质控制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项目质量,另一方面为了让基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返工。

第四,探索适宜技术,惠及百多百姓。

为了让基层更好落地这个项目,我们开始探索适宜技术。比如在基层做了简易肺功能操作工具,一页A4纸,可以放在工作人员台上,让他随时可以做质控。二是优化疑似患者的复诊流程。其实筛查过程中有很多难点,老百姓在基层筛查,怎么让他到上级医院来确诊?这个路大家觉得很近,但其实很遥远,一方面是意识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在流程上尽量做到优化,比如我们有快速的绿色通道,有免费CT和大肺检查,以及特别强调医生首席的作用,强化首次健康教育,让他知道慢阻肺的管理要自己参与,有这么多方方面面要照护到。我们把指标重点考核纳入健康浙江的考核,共同推动项目的质量上升。

我们结合浙江省民生项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的接种,把这些疫苗更多地输送到最需要的慢阻肺患者以及高危人群里,而不光是老年人的范畴,这样使高危和患者的收益更大。

在一体化门诊中探索闭环路径,能做到跟大医院同质化的慢阻肺诊疗水平。地市全覆盖做健康管理试点,探索本地模式,推广和应用惠及更多民生。

第五,信息监测评价,回答政府所需

我们基于信息化收集了慢阻肺全周期管理数据,评估防控效果。建立了浙江省筛查系统、病例监测及登记报告系统,逐步在运行当中。将来我们要回答健康中国行动里慢阻肺的知晓率、肺功能的检测率这些政府关注的指标,来回答政府到底政策应该往哪儿走、收效有多少,落实真正为老百姓服务,以效果为导向的方向。全省的慢阻肺免费筛查政策也是基于这些数据和技术的支撑快速落地的。

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希望借助在座的媒体朋友,在大卫生、大健康的背景下,慢阻肺病的“促、防、诊、控、治、康”不光是做到医防融合,我们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谢谢。

主持人:谢谢发布嘉宾的分享,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示意。

光明日报社记者提问:最近天气骤降,不少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正在经历着难熬的冬季。想请教杨主任,您能为患者提供一些过冬的建议吗?

主持人:请杨汀女士回答。

杨汀:谢谢您的提问。

确实,进入冬季,气候和温度骤然改变,再加上冬季又是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季节,所以以慢阻肺病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其实是很难过冬的。我们通过媒体给广大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提供一些过冬的建议。

首先,大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北方,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要多穿衣。其次,尽可能避免感染,到人群密集处记得戴口罩,室内定时通风,家中如有亲人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的症状,避免接触他们的飞沫、痰等气道分泌物,做好个人卫生。第三,尽快注射流感疫苗,没有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的也应该注射1次。第四,长期使用吸入药物或口服药物的患者,仍要坚持规律用药,定时到医疗机构开具长期用药。第五,学会自我管理和疾病监测,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加重,或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的症状,应及时就近就医,避免发展成肺炎。

谢谢您的提问。

人民网记者提问:我们都在说“治病不如防病”,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想请教各位专家,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们怎么预防慢阻肺的发生呢?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陆凤女士回答。

陆凤:谢谢您的提问。

我觉得您讲得挺好的,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一个健康策略,自己确实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预防慢阻肺,刚才杨汀主任讲到患者在平常应该怎么做,我们更强调能不得病是最好的。

预防的第一条强调的是要远离慢阻肺的疾病危险因素。第一个就是戒烟,吸烟者一定要戒烟,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干预措施。也要避免二手烟暴露,比如在家里或者在公共场所有人吸烟,要拒绝二手烟。三是要加强职业防护,在某些人的职业环境里有特殊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这些对肺的损伤也是很大的,所以要加强职业防护。四是要减少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和室外。室内污染,比如家庭妇女会有重油烟的这种情况,也要减少暴露。室外污染,如果遇到雾霾天气,就要减少外出、外出锻炼,或者戴上口罩。五要预防感冒。刚才杨主任提到了,要去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

第二是要监测自己的呼吸系统症状,早期发现疾病的变化。慢阻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很典型,高危人群要关注这些症状。高危人群是指40岁以上的人群,吸烟人群,二手烟暴露人群以及职业暴露人群和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这些人要更多地去监测自己的症状,但凡出现这样的症状,我们鼓励他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的检查,早诊早治,规范治疗这个疾病。

因为国家三大项目在支撑,大家也可以去当地了解一下,包括到媒体上搜一下当地有没有开展免费项目,可以去参加我们的免费项目,纳入到我们的全程管理,得到更好的照护。

最后,我们要提倡生活方式的干预,希望大家保持健康的运动习惯,每天能有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做一些腹式呼吸或者呼吸康复操的训练,以上这些应该可以帮到正常人群或者高危人群预防慢阻肺疾病。

谢谢。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提问:请问牛宏涛老师,我们知道,目前国家项目办已经奔赴各地做了一些项目质控,请您谈谈当前在慢阻肺病防治工作中有哪些关键问题要解决?

主持人:请牛宏涛先生作答。

牛宏涛:谢谢您的提问,我也非常感谢您对于基层慢阻肺防治工作的关注。

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托,国家项目办在今年特别组建了由临床医生、肺功能技师、系统工程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的8支质控小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奔赴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卫生院开展了线下调研和实地质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了解到项目进展情况如何,当然也收到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的问题,接下来我简要介绍。

首先最需提升的是居民对于慢阻肺病的认知程度。实际上,项目开展以来,就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慢阻肺病,参与筛查,我们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帮助我们,让更多群众知晓慢阻肺病,参与到这样一个惠民工程中。

第二,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慢阻肺防治的诊疗水平。刚才台上几位我们邀请到的各个领域专家现身说法地讲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基层医务人员从之前对慢阻肺病的了解欠缺,到已经可以去指导患者做肺功能检查了。这样一个提升和进步,我是非常感动,而且是感受颇深的。我们觉得,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会同各省做一些必要的、形式多样的培训,让大家能真正实现基层慢阻肺病防治工作的同质化。

第三,作为临床医生,我希望基层药房里能有更多的慢阻肺病相关吸入药物。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种药物还非常少,这就导致很多病人缺少购药途径,或者缺少适合自己药品的获及途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所有群众被诊断为慢阻肺病之后能够更好地有医、有药、有照护,这是我们非常期待的。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表达对三大项目七年来参与的医疗系统人员的感谢,因为大家非常不容易。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慢阻肺病的防治工作当中,让我们把这一项惠民工程能够切实地做到群众心坎上,我当然也希望未来我出诊的时候能有很多患者是通过各位媒体的介绍主动找我来做肺功能检查。

谢谢。

中国网记者提问:请问各地在落实慢阻肺病筛查管理方面都有哪些特色措施?谢谢。

主持人:关于慢阻肺病筛查管理的特色措施,我们想请张齐龙先生和黄书琳先生分别介绍一下江西和福建的经验。首先有请张齐龙先生。

张齐龙:谢谢您的提问。

对于项目实施的慢阻肺特色措施,在江西项目办,总的来说就是推行“一县一策”的方式。所谓“一县一策”,就是根据基层的工作情况,目标是要把项目落实落地,取得成效。比如在江西上饶铅山县,我们把项目点落在铅山县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统筹对各个分部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工作推进和管理。对于各个乡镇卫生院承担单位,由乡镇分管领导牵头挂职来监督管理这个工作的推进。上饶铅山县也被国家选中,今天上午铅山县卫健委主任在大会上作了经验分享。有政府的重视,这项工作的推进落实能够非常有力度。

景德镇乐平市项目办落在市人民医院,由市人民医院每月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各项目承担单位,对该区域高危人群进行集中式筛查。在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保障项目平稳进行的同时,也是对当地项目承担单位工作嗯持续培训,我们称之为“保姆式”的工作推进。

赣州瑞金市则是把本项目点各承担单位的肺功能技术操作人员集中起来,逐个到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以及肺功能室进短期培训,考核通过以后,让他们再回到各自项目承担单位开展筛查和肺功能检测工作。

所谓的“一县一策”,把政策落地落实,取得成效,就是这么一个方式。

谢谢。

主持人:请黄书琳先生作答。

黄书琳: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作回答。

基层在落实慢阻肺项目的筛查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借助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这是我们充分学习三明医改的模式,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成立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本着“上下一盘棋、一家一本账”的指导思想来实现人财物资源的核心资源精细化管理。简单来讲,各分院在开展这个项目的过程中,缺人我给人,缺设备我给设备,缺其他资源我也给其他资源,构建了一套慢阻肺患者能够在基层基本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的共享模式,这个模式对慢性病的下沉管理,特别是实现整个慢病的长程管理提供了全面保障。

近年来,我们不断夯实基层卫生院呼吸疾病规范化诊治体系,使得各基层分院开展慢阻肺筛查项目更加优质高效,促进了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的诊疗。

今年,我们借助总院的整体力量,跟各分院联合创新开展联合智慧病房建设,下派我们的呼吸科团队、公共卫生科团队到基层实际进行帮扶,实现同质化管理。同时,我们建立了总院院长夜查房制度,赋能基层分院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基层对慢阻肺等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落地。

有句话叫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认为,我们基层落实国家重点项目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就是落实、落实,抓好落实,能吃苦,踏实肯干,这是基层医务人员在落实这个项目中最真实的写照。

当然,我们还采取了其他种种举措,总的来讲就是围绕“保基本、强基层”的改革要求,全面推进医疗服务提档升级,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是我的回答,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慢阻肺病筛查的重点在基层,请问基层在这方面还有哪些问题?谢谢。

主持人:关于慢阻肺病筛查的基层问题,请黄书琳先生回答。

黄书琳: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其实问题还不少,今天我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肺功能检查医患的默契配合问题,二是群众知晓率和配合度还相对较低的问题。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我们利用医共体的优势,利用总院提供整个人才的保障,一是建立全域肺功能中心,开展呼吸慢病各式各类培训班,培训之后给培训人员颁发证书。二是千方百计提升基层诊治能力,组织基层的医生护士到总院来轮转学习,培养具有呼吸专长的医生和护士。在我们当地,各基层卫生院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每家分院都至少有两名护士取得合格证,有的分院全部护理人员都取得了合格证书。肺功能检查看似检查,实际并不容易,对群众来讲,要深吸一大口气,然后要用力快速猛烈吹起,吹起的过程要达到6秒,普通人做起来都有些困难,更何况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在基层,护士每开展一次肺功能检测最少要20分钟,一些配合度比较低的群众有的要长达一个小时,所以护士对每个来检查的群众要耐心讲解。我们也结合地方的特色方言来缓解群众的紧张情绪,提高整个检查的效率。所以,一份合格的检查报告对护士来说既是体力也是耐力,它凝聚的是我们医患双方共同的努力,他们共同谱写了一首守护健康的交响曲。

为了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筛查的重视和认知,我们广泛发动,充分发动舆论宣传,发布具有方言特色的健康科普视频,广泛开展各式各类义诊宣传活动,定期上门随访,建立各式各类微信群,等等。总之,什么样的方法更接地气、什么样的方法更聚人气,我们就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支持下,我们的慢阻肺筛查干预管理正在加速快速推进,公众知晓率以及整个配合度明显提升,拜托各位媒体朋友们能够多关注、多支持基层这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见闻(音)咨询记者提问:请问,慢阻肺病和肺癌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牛宏涛医生解答。

牛宏涛:谢谢您的提问。其实这个问题是公众迫切想了解的。

我们常常“谈癌色变”,就是因为听到肺癌就觉得是恐怖的疾病。实际上,与如雷贯耳的“肺癌”相比,慢阻肺病的认知反而欠了很多,像沉默的名词一样,实际上,慢阻肺病对人的危害一点都不亚于肺癌,为什么这样说?慢阻肺病最大的临床症状是咳嗽、咳痰、气短,气短也就是呼吸困难,门诊有很多患者无法亲自来看病,都是家属代替,为什么呢?他连下床可能都费劲,穿衣服的时候都气短,要长期在家吸氧。所以其实我们应该把肺癌和慢阻肺病共同重视起来。

说一说它俩之间有什么关系。研究发现,肺癌人群中,大概有40%—70%的人是慢阻肺病患者,为什么呢?我们来看它们的共同危险因素,首当其冲就是吸烟,戒烟也如今年主题一样,刻不容缓。吸烟可以导致肺癌,也是慢阻肺最重要、最突出的高危人群特征。所以吸烟的人赶紧戒烟。

第二,慢阻肺病实际还存在气道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让肺癌发生风险进一步提升,所以它们俩其实是互为危险因素的。前两天国际慢阻肺病组织发了最新指南,其中提到,建议有肺癌危险因素的人,包括有家族史,长期吸烟,影像学上有肺气肿改变的群体,建议在做胸部CT筛查的同时也应该完成肺功能检查。

2023年还有一个多月,我也呼吁大家,如果您属于高危群体,今年给让自己的肺做个体检,完成肺功能检查。

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问题想提给杨汀教授,请问慢阻肺病在治疗和管理上存在哪些误区?谢谢。

主持人:请杨汀女士作答。

杨汀:谢谢你的提问。

慢阻肺病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方面确实有许多误区,我希望借助媒体朋友的手把正确的认识告知大家。

第一,患者认为症状控制了就可以停药。慢阻肺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慢性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有的患者用药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就把药停了,停了一段时间,可能疾病会再次复发。患者经常会问,大夫,我到底能不能停药?我说,您觉得高血压该停药吗?他说那不能停,一停血压就又搞上去了。我说慢阻肺病是一样的。慢阻肺病用药是改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缓肺功能下降,需要终身用药。

第二,因为慢阻肺病主要是吸入药物治疗,但是有些病人觉得学会装置使用很困难,当时讲完了好像听明白了,回家后又忘了,所以他们经常会说,大夫,你别给我开吸入装置了,你给我开几片药,我吃药吧。这也是个误区,为什么会研发吸入药物?主要是因为吸入药物直接通过呼吸带入气道,在病变部位发挥作用,起效快,且避免了口服药全身副作用。同时,一个装置可以有一种、两种甚至三种药物放在一起,起到药物之间的彼此协同作用,也就是起到1+1>2的作用。因此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我们首选推荐吸入药物治疗。

第三,部分吸入药物里含有吸入激素,患者经常觉得激素跟洪水猛兽一样,用了激素就会发胖、血糖增高、骨质疏松,出现许多问题。没错,激素可以导致这些问题,但那是口服激素,全身用的激素,慢阻肺病用的药物是吸入激素,用量很少,且主要通过吸入装置沉积到肺部发挥作用,激素副作用也很低。我们经过许多药物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观察,用含吸入激素的药物跟不含吸入激素的药物相比,副作用是类似的,没有明显的进一步增加。

但有个情况是需要大家注意,因为药物是经口吸入,可能会残留口腔。患者吸完后一定要漱口,减少口腔局部副作用,比如声音嘶哑、口腔溃疡,甚至有些鹅口疮真菌感染的情况。

第四个误区是重治疗不重预防。许多患者边吸着药,边抽着烟。因此我们经常跟患者说,如果您不把烟戒了,给您用再好的药,它的疗效都被这一支烟给抵消掉了。我们一方面是针对整个戒烟群体,要让大家预防,把烟戒了,防止从高危人群进展到慢阻肺病;另一方面,已经确诊慢阻肺病的患者,在正规治疗前,就是要把烟戒了,一定要重视戒烟。

第五个误区是重视药物治疗,忽视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以吸入药物为主,还有许多非药物干预措施,比如疫苗接种、康复锻炼、营养支持,有许多慢阻肺患者是非常瘦的、营养不良,我们需要进行营养干预支持,增加抵抗力,增加肌体活动能力,也改善肺功能。

谢谢。

经济日报社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想提给张院长。今天听各位专家多次提到疾病知晓率比较低的问题,在提高慢阻肺病知晓率方面,咱们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具体做法?谢谢。

主持人:请张院长回答。

张齐龙:谢谢您的提问。

刚才我在汇报江西实施的情况时也说到,在实施初期,公众对知晓率的知晓率低。江西项目办从两个方面来推行这个工作。

第一,我们知道,一线医务人员其实是向公众介绍慢阻肺这个疾病以及防治措施最直接的传播者,在省卫健委的支持下,我们项目办邀请了省内多名呼吸病学专家,参照国家的一些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了江西省慢阻肺病筛查干预工作指南,主要是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病这个疾病的了解以及预防、诊断和干预措施进一步的知识掌握,只有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全面掌握了慢阻肺的防治知识,才能更好地直接向公众作宣传。

第二,针对媒体宣传比较少,我们制定了江西省居民慢阻肺筛查干预指引,用一些通俗的语言,直接告知公众和居民慢阻肺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有哪些因素可以导致这个疾病,有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哪些检查以及个人健康管理。根据指引内容,我们制定了漫画手册,在各项目点以及医院的呼吸科进行发放,让公众通过手册一目了然的快速的就能够了解慢阻肺这个疾病以及它的防治知识。同时,结合指引内容,我们还制定了漫画短视频,在各项目和各级医院滚动播放。视频得到了省卫健委的认可,被转发至江西省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总体来讲,江西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来提高公众对慢阻肺这个疾病的知晓率,以及防治的知识和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识的知晓率,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想提给陆科长,您刚才多次提到医防融合在慢阻肺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您觉得应该如何落地医防融合?

主持人:有请陆凤女士。

陆凤:谢谢您的提问。

我认为,医防融合要解决三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去落地。

第一,要完善工作体系。我们这个体系里要有医院牵头的呼吸防治中心,刚才说到了很多医共体建设,其实地区有很多三甲医院,有人要来牵这个头,所以需要有医院来牵头的呼吸中心。要有疾控机构,有医共体牵头单位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共同来参与这些医防机构。

机构有了之后,大家要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我们要实现的是慢阻肺病的“促、防、诊、控、治、康”,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大家都劲往一处使,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疾控侧重于项目的管,医疗更多的是技术支撑,基层来落地,这是一个体系的问题。

第二,我们要建立这样一支工作队伍。在这么多医防机构里,疾控可能有专门的慢病管理。首先是作为医防中心的医院,我也知道,大医院的医生都很忙,如果你要做这个事情,还是要有专人专职来干。要有肺功能专家,也要有临床医生,而且这些是要熟悉基层的,必须是能在基层有可操作的建议给出来的专家。其次是基层。基层在呼吸病上还是有一些短板,我们要求基层具备合格的肺功能技师,这也是我们的项目里最看重的一点。二是有全科医生,全科医生要有呼吸这些亚专长特色。三是要能肺康复指导的护士和项目管理的公卫医师。有这样一支医防融合的队伍在基层,慢阻肺的全周期管理才能真正落地。

有了工作体系、政策以后,我们要去落地就要有一个抓手,去完善医防融合在基层的慢阻肺流程。慢阻肺筛查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借助于这样的抓手,应该利用医疗机构的各种资源,比如医共体分级诊疗的资源、上级医院宝贵的专科资源,能在基层实现一些具体的医防融合路径,比如慢病门诊要跟家庭签约随访以及建档整合起来,而且是一站式解决,老百姓一次解决所有问题,不是两批人去干两件事情。二要全专联合,现在医共体专家都在下沉,有很多地方已经做到专科医生融入进家庭医生团队,有一些需要他来处理的问题能及时联系到专科医生来处理,在一个小的团队里实现了分级诊疗的一些内容。三是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无缝对接。

这样的理念,我们有很多模式和路径需要去探索,整个呼吸慢病的防治体系才能得到很好的建设。当然,最终是让基层受益,让老百姓受益。

健康报记者提问:刚才各位专家都提到了高危人群的筛查,早上杨汀主任也讲到2021年有相应的项目,能不能帮我们详细介绍一下,高危人群到底包括哪些人群?早筛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在开幕式上杨教授讲到,虽然现在基层的肺功能仪配备有大幅增长,但也提到临床中使用率比较低,能不能帮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出在哪儿?下一步有哪些针对性措施?

杨汀:感谢您的提问。

前面几位专家都介绍了,慢阻肺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长期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比如吸烟,还有二手烟的暴露。再有就是室内外的空气污染。我们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农村妇女并不吸烟,为什么她们还患慢阻肺病呢?我们发现与烹饪使用的柴火、动物粪便等生物燃料有关,但其实长期这种接触对于农村妇女的肺部健康是有损害的。还有就是一些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接触。

还有一个希望大家特别关注的,经过人群队列研究发现,正常人在25岁时,肺功能都应发育到最好水平,但有些人没有发育到峰值,为什么?发现他在婴幼儿时期出现了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出现了反复咳嗽,甚至他的第一照护者长期吸烟,肺的发育过程受到了各种各样危险因素的长期接触和暴露,也导致他将来可能是慢阻肺病的高危人群。另外现在逐渐发现有一些感染,特别像肺结核,导致慢性气道炎症、气道扭曲,甚至结构破坏,所以也是高危人群。

我们国家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的第一步是扫码填写问卷,如果问卷大于等于16分,就提示高危人群。问卷里把几个危险因素集成到一起了,如果你这几个危险因素都有的话,可能慢阻肺病的患病风险就增加。

做完问卷筛查,如果大于等于16分,建议到线下项目点去做肺功能检查。如果符合慢阻肺病的诊断标准,可能就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同时开具长期用药,回到项目点、回到基层随访。

有的患者虽然问卷大于等于16分,但肺功能检查是正常的。这种人群虽然此时肺功能检查正常,但不代表一年以后也正常,这部分人群,我们要求一方面健康宣教,比如您不要再抽烟了,同时一年以后要再做肺功能检查。因此,我们根据筛查出的不同人群进行分类干预和指导。

关于肺功能仪使用率比较低的具体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基层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再有,基层确实承担了许多的国家公卫项目,承担了许多任务和工作,非常不容易。慢阻肺病管理及肺功能检查目前没有绩效考核,因此激励是不够的。

再有,肺功能检查确实不像测血压、测血糖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技术活儿。肺功能检查对于技师的要求很高,他怎么去指导患者,怎么判断吸气呼气动作和曲线是对的,符合质控要求的、能用于诊断的。患者也要接受指导,有时候要做几次还配合不好。确实,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病诊断的难点和痛点,基层需要反复培训,同时我们教授公众配合做肺功能检查。我们的项目在不同地方都用当地的方言指导患者,这样患者能够理解。

虽然基层面临这么多问题,肺功能开展面临这么多难点,但我想,随着项目的推进,政府的重视和基层能力的提升,这些难点和痛点问题也能逐渐解决,让更多人早期做肺功能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谢谢。

主持人:谢谢杨汀女士,也谢谢今天的各位嘉宾,各位嘉宾今天在记者会上从宏观到基层,详细介绍了中国慢阻肺防治的工作情况和一些科普知识,再次感谢各位。

后续我们还将就群众关心的一些卫生健康热点话题召开记者会,也欢迎各位朋友继续关注,中日友好医院将与各位同道在一起,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继续努力。

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日友好医院 ©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