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院务公开>医院新闻

中日友好医院“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介绍”专题记者会实录

发布来源:党办(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3-06-29
字体:

时间:2023年6月28日14:00-15:15

地点:中日友好医院综合楼第二会议室

主题: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介绍

主持人:蔡莹莹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日友好医院第20场记者会。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示了高水平中医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入选名单,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学等9个学科入选,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强支撑,全面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我院举办专题记者会,特邀了权威专家来介绍入选的学科,展示成效,为百姓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照护。下面我来介绍会上的发布专家: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张洪春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岐黄学者贾立群

中医风湿病科主任陶庆文

眼科岐黄学者金明

皮肤科岐黄学者白彦萍

我是宣传处副处长蔡莹莹。

首先有请中医部主任、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张洪春主任向大家介绍,他将向大家分别介绍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和中医肺病学科的情况,有请张教授。

张洪春: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听众、各位观众:我是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大夫,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日友好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的有关情况。

大家知道,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务院在1979年批复建立的一所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医院,当时的建设规模是1000张床位。医院在1984年10月23日正式开业,当时给我们医院的定位就是要建立一所现代化医院示范、中西医结合基地、对外交流的平台,我们也一直把它作为我们的历史使命。

目前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直属单位,也是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共开放了68个临床科室,其中有19个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我们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共有20个科室,在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当中,我们医院有9个学科入选,在座的5个学科就是其中的5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梯队,有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许润三教授,有3名全国名中医、5名岐黄学者、2名青年岐黄学者,还有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名中医、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等等。

2009年以来,我院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这些都是我们重要的学术成果。

在交叉创新方面,由曹彬教授牵头,我们团队在2022年成功入选了“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医院高度重视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在去年启动的我们医院的高水平医院研究项目当中,把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技术的创研与推广应用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每年投入将近1300万。

在抗疫当中,我们医院中西、中西医结合团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制定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大家知道,去年12月份,北京的疫情比较严重,医院组织了中医师开展了全院巡诊,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上,为新冠重症的救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医院高度重视学术传承,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打造了《中日友好医院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系列》丛书,同时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合作出版《中西医结合前沿》杂志,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医联体建设方面,我们有中西医协同医联体,涉及到10个专业,有1085个医疗机构。

现在我们医院与朝阳区卫健委联合签署了共同建设中日友好医院来广营院区的协议,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当中,未来的来广营院区将以中西医结合为特点,规模床位400张。

我们也看到了,中日友好医院这所综合医院在中西医结合当中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展示了综合医院赓续中西医结合能力和水平,我们也希望能够依托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的建设来引领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引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

下面我报告一下我们中医肺系病学科的相关情况。

中医肺系病学科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多次被列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荣获了“十一五”期间优秀批学科,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等专业学术组织机构的牵头单位。

我们的学术团队,有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我作为学科带头人,韩桂玲大夫和阎大夫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在我们团队中,有二级教授岗位的有4位打造了人才济济、梯队合理、方向明确、成果突出的团队。

在学科防治特上,中医肺系病学科的研究方向覆盖面非常广,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重视中医药的全程参与,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形成了临床、科研、教学三者并驾齐驱的优势学科。

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在流感上,我们主要围绕中医证治规律和方药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表里双解功效的中医处方,并形成成果转化。通过临床研究和试验研究发现,我们的处方具有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延缓疾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的优势。在新冠期间,我们团队参与了国家诊疗方案的制定,也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患者开展了远程会诊。在12月份的疫情过程中,我们全程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救治,早期有预防方、轻症治疗方、退热方,同时更加注重危重症的抢救,制定了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恢复期,我们着重关注了咳嗽的治疗。

在间质性肺病方面,我们中西合壁,在减少激素用量、减轻激素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方面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对慢性咳喘类疾病,我们强调肺脾肾脏腑相关,关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应用,采取了中西融合、异病同治的方法,紧紧抓住了肺脾两虚这一核心病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培土生、内服外治等系列方法,达到了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咳喘症状的疗效。对慢性咳嗽,包括感冒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我们提出了“从风论治”、“风咳风哮”的理论创新。“风咳风哮”的理论已经被教材、指南、共识所采纳,同时也获得了国家专利,形成了苏黄止咳胶囊这一治疗感冒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药新药。

关于中医肺系病学科的发展,我们将在传承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著名中医内科学家焦树德教授、印会河教授等老一代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通过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这些平台,不断提高解决肺病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一些系统、规范、完善的中医药肺病诊疗体系,形成临床研究转化的示范基地,引领学科的发展。

我的汇报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

我们的记者会也将持续推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请各位媒体朋友和观众朋友们持续关注。下面有请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岐黄学者贾立群教授介绍。

贾立群:大家好!我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贾立群,我汇报的题目是“中西协同方臻奇妙”,下面我分三个方面和大家介绍一下中西医协同奇妙在何处。

一、中西协同·未病先防

大家都知道,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肿瘤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居世界首位。说一个简单的数据,每分钟就有8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所以预防是重中之重。肿瘤现在的门诊量很大,我们常说“光治不防越治越忙”,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三个三分之一”的说法,哪三个三分之一呢?第一个,1/3的肿瘤病人是可以预防的,第二个1/3是通过早诊早治可以得到根治的,最后的1/3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延长生命。所以预防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说的“未病先防”。

首先介绍我们国家一个特殊的肿瘤大病——食管癌。我们曾经在食管癌高发区,包括河北太行山一带、山西、河南高发区,通过大数据检测和分析,发现紫舌是食管癌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通过和其他一些高危因素的运算,发现它可以提升早癌的早诊率。早诊率的意义在哪儿?早期食管癌90%以上可以达到治愈。如果是晚期的,治愈率则明显下降。在筛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一些癌前病变病人也很多,我们通过中药可以阻断癌前病变向癌的发展过程。

除了食管癌以外,包括胃的肠上皮化生、肠息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这些很多都是癌前疾病,这类疾病通过中药干预,大部分病人都可以达到未病先防,不发生肿瘤。

二、中西协同·增效减毒。

近几年,我们通过十几项国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主要研究中西医结合如何能达到增加肿瘤的治疗疗效,主要在几个方面:中医药围手术治疗、中医药协同放化疗、中医药协同免疫和靶向治疗。这些有机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达到扶正祛邪。

一位83岁的老年男性患者,是偏于局部晚期的食管癌病人。部位在食管上段,不能做手术了,手术并发症很多。第二,他83岁了,大家可想而知,他承受不了放化疗的打击。我们如何把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呢?我们把中医的扶正消瘤治疗方法和西医最先进的免疫治疗结合在一起,本来食管已经堵塞了,食水难咽。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把通道打开了,病人可以进食了,病情明显缓解。这个病人已经存活两年,至今还在正常生活。这就是中西医结合在具体病人中的具体体现。

减毒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一位乳腺癌病人,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由于脂质体阿霉素,经常会引起手足皮肤反应,很重,红肿热痛,达到重度疼痛,彻夜难眠。在西医没有很好治疗药物的同时,我们发挥中医外治的方法,仅一个星期,无论是手还是腋下的皮肤变化,都达到了基本的缓解。病人来了第二周说,用药当天,疼痛明显缓解。

这是我们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一个很大的优势,目前我们学科有30多项中医外治的技术,覆盖18种常见肿瘤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目前都是临床疑难病症,也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

三、中西协同·延长生命

至今已经有70%—80%的肿瘤病人依然是中晚期病人,对这些病人,如何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治疗目的。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医的扶正和现代的免疫治疗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老年肿瘤的疗效。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肿瘤越来越多,如何提高免疫应答率,通过中药的辨证施治方法,强强联合,中医的扶正和西医的免疫治疗结合起来,正好提高了老年人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的弱点,达到了很好的治疗目的。

一位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来的时候,因为年龄的原因,不能做手术,我们通过化疗加免疫,同时辅助中医治疗,通过4个周期的治疗,在手术的时候发现达到了病理性痊愈。什么叫病理性痊愈?就是在做手术的时候发现原有的病理病灶已经完全消失了。这样的病人给手术根治提供了机遇,也达到了彻底根治的目的。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我谈了中西医协同的好处。我们牵头制定了国家标准、专家共识和指南,将这些技术推广于全国的肿瘤临床,来提升基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水准。

我们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们团队有18名医生,有中医也有西医,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中西医结合团队。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贾主任。希望通过这样的指南的推广,能让全国更多患者受益。下面有请中医风湿病科主任陶庆文为大家作介绍。

陶庆文:大家好!

作为一名风湿科医生,经常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风湿科管什么?它跟其他内科有什么不一样?一般而言,心脏科管心脏、血管,呼吸科管气管、肺、胸膜。大多数科室都是以器官为定位;风湿科跟它们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们中医风湿病科是以系统组织定位,它主要影响的是结缔组织,其中免疫系统的异常是它的主要特点。我们学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它宽得宽,二是它宽得细。风湿科管得有多宽。可以说从头早脚,从内到外;上面有免疫性脱发,下面有脚底疼痛有可能是脚底筋膜炎;外到筋脉肉皮骨,内到五脏六腑。所有和免疫相关的疾病都是风湿免疫类疾病。我们专科分类有10大类,将近200种不同的疾病。大家熟悉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狼疮、干燥综合征、肌炎、硬皮、强直性性脊柱炎。二是中医风湿病科宽得细。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多基因介导,其异常在基因表达上可存在一定问题。抗细胞核成分异常抗体的出现介导了一系列免疫反应,血清、胞浆当中异常的细胞因子又使我们的免疫炎症反应呈现瀑布效应,放大炎症反应,进一步造成免疫损伤。结合中医的个体化诊疗,在精准医学方面风湿科应该说是一个代表。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种主要的风湿病。

一、类风湿关节炎

老百姓甚至把它叫做“不死的癌症”。这个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中医把它叫做痹;中医病名由我们学科第一代学术带头人焦树德教授提出。”字是中国古老文字,几千年之前就有。它有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的核心是变形。看这个字形,“人”也是弯曲的、变形的。变形的关节给患者家属,甚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从焦老开始先后创立了痹的辨证论治体系以及痹系列用药。这些成果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二、强直性脊柱炎

它的中医病名叫大偻。“偻”字就像一个弯曲的脊柱。强直性脊柱炎在治疗中既要关注它自身的炎症反应,又要关注它的结构损伤。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功能丧失是国家乃至整个全世界青壮年劳动力损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们在焦老以及第二代学术带头人阎小萍教授的领导下,经过我们三代人的努力,创建了整个强直性脊柱炎各个阶段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从“十二五”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已经采纳了相关研究成果。这个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寒热为纲来统领大偻的辨证。在行业方面,我们牵头制定了强直性脊柱炎长期管理专家共识,其评价居于我国前列。

三、干燥综合征

大家可以看“燥”这个字,干,缺少水分。这个病的主要特点是起病隐匿、异质性强。因此经常会被忽视,无论是症状的严重性还是它最后造成的不良结局。我们团队提出燥湿同病理论;它是一个特殊的机制,有它特殊的演变规律,也衍生了一系列院内制剂。最有趣的一个现象是,中医的“四诊”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象——舌象。干燥综合征等很多免疫病的舌象跟它的抗体表达类型、炎症水平以及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最常用的手段,除了激素、免疫制剂,我们还有特色中药。在使用激素不同量、不同时长的情况下,以及免疫抑制剂不同强度、不同制剂的情况下,中医有不同的治法。三种手段配合以后的疗效,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病例直观感受。图示第一个病例是大动脉炎,治疗前我们能看到明显的葡萄糖异常摄取,这也代表了大动脉炎炎症的高活动状态。经过我们联合治疗以后,看到它的葡萄糖摄取明显降低,病情趋于稳定。图示第二个病例是非常危险的伴有胸水以及心包积液的成人still病患者,经过我们的三联治疗后,心包积液明显被吸收。第三个病例是IgG4-RD相关性疾病。我们同样发现了在IgG4-RD相关性疾病中,舌苔的厚腻程度和病情况活动度明显相关。经过我们的治疗后,病情活动度下降了,舌苔明显变薄、变干净了。

应该说,中医风湿科经过了三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中医风湿病科后备人才济济。我们现在的青年才俊里既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求实项目负责人,还包括首发的“苗圃人才”、中日友好医院高水平学科建设“菁英计划”人才。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科一定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照护。

我是中医风湿科陶庆文,谢谢。

主持人:感谢陶主任的生动介绍。据我所知,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风湿病科不光是学科做得好,科普也做得非常生动、接地气,欢迎广大网友持续关注点赞。下面有请眼科岐黄学者金明教授为大家介绍。

金明: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好!眼科的话题是“中西融合视觉健康”。

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的医教研团队,无论在手术技术上还是疑难眼病的诊断技术上一直在不断突破创新,秉持高水平,在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科领域不断发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精准融合及中医传承与学术创新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学术平台,包括中西医结合眼科中心、名老中医工作室、中西医联合诊疗特色、实验室及高水平中医药学科建设项目等,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上,已经形成了老中青及后备力量的储备。

眼科在眼底病诊疗极具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与优势,包括退行性、血管性及免疫性眼底病和视神经病变;眼表疾病包括顽固性角结膜炎、干眼及视疲劳等。以上这些疾病有常见病、多发病、罕见病及交叉学科相关疾病等,但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难治病,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特色,发挥了一些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作用。我以两个典型性疑难性病种为代表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个病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称AMD。这个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变部位正好是在视力最敏锐部位——黄斑区。在这个区域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层间长了一个坏的血管膜,它与正常血管结构不一样,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简称CNV。它随时随地会出血、渗出和水肿,最终形成瘢痕,严重时影响视觉,视力骤然下降。

大家都在说小心老年人的“视力杀手”,其实就是指这个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共分三期。早期黄斑区有些黄点样的微小病灶,称为硬性玻璃膜疣,并不一定影响视觉,所以很难被发现;中期有一些较大玻璃膜疣生长,超过125um,称为软性玻璃膜疣。如果其正好在黄斑区中心凹部位生长,就会有轻度视物模糊或视物变形,也不一定被患者重视;进展期是长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患者会明显感到视物变形或视力下降,一旦CNV破裂,出血、渗出,就会造成视力突然下降。因此,老年人当视物模糊时,一定积极去眼科就诊,检查一下是否已经有AMD早中期改变,这个阶段应早防早治。

如何阻止AMD从中期过渡到进展期,目前国内国际并无明确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我们眼科团队研发的黄斑变性2号方是经过长期经验积累、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其是有效的经验方,通过清肝祛瘀明目治则可以促进玻璃膜疣吸收或减小。图片1显示玻璃膜疣经中药治疗6个月完全吸收;图片2显示较大玻璃膜疣伴有局部RPE脱离和水肿,经治疗6月病灶明显缩小,视力得到改善。图片3显示AMD进展期,CNV生长伴有出血,我们利用研发的黄斑1号方益气调血化痰治则,共治疗3月,CNV缩小,出血渗出吸收,最终形成瘢痕未再反复。

目前现代医学的主流疗法是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简称抗VEGF),可以迅速使出血渗出吸收,CNV缩小,但缺点是疗效时间短暂,需要反复注射。目前6个月内至少要注射3次,我们眼科团队联合中药黄斑变性1号方服用,6月内注射1此药物,就可以达到注射3次的效果,其优势作用体现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减毒增效,改善视觉,减少注药次数,减少复发,减轻费用。因此,高水平的中西医精准融合才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关于AMD我们通过诸多国家级课题,做了不同层面的药物机制研究,发表文章53篇,获成果、专利等,并成功进行利转化,为中医药临床应用治疗AMD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第二个病是干眼。正常情况下我们眼表有一层泪膜,以保持眼睛晶莹明亮,但如果用眼不规范或环境刺激、久用接触镜等因素就会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就会有眼干眼涩的症状,只要保证正确用眼,还是不难治疗的。临床难治性干眼包括顽固性结膜炎、过敏或螨虫感染、或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干眼,因不规范用药、乱用药和长期滴眼液,就会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损害泪膜的稳定性,这时候造成的干眼是非常难治的。在临床中,大部分现代医学都是用一些眼药来点,越点眼睛越干,越干就越点,形成恶性循环。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呢?其实我们有一些外治法,避免了眼内用药,也是在临床中有一些疗效的。这里介绍一下中药超声雾化治疗干眼,我们研制的协定处方——外用药,包括结膜I号治疗顽固性结膜炎伴有干眼、结膜II号治疗免疫性疾病伴有干眼用、结膜III号治疗螨虫感染或过敏性结膜炎伴有干眼,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操作方法便捷,将药液放入超声雾化器里,利用超声波作用击散药液呈雾化分子,弥散至眼表而不进入到眼内,熏蒸20分钟作用持久,减少结膜囊用药反复冲刷泪膜,以恢复泪膜的稳定性,改善局部微环境,改善干眼症状。

我们研制的外用中药做了相关药物的机制研究,包括课题、成果、专利等,发表了近30篇文章,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高水平中医药学科建设项目的简要汇报,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金主任。眼健康在老龄阶段关乎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群能关注起这个话题。最后有请皮肤科岐黄学者白彦萍教授介绍。

白彦萍: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皮肤科的主题是“呵护皮肤远离顽疾”。

皮肤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学科,我们是国家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专科,我们有樱花皮肤病研究所,还有中西医结合国家中心皮肤科专科。在我们科里有多种临床诊疗中心,还有像真菌、病理等免疫方面的亚专科。另外,我们有传统的治疗室,也有具备现代检测设备和治疗设备的诊疗室。从2016年到现在,我们学科在医院排行榜中逐渐提高,在复旦排行榜中也逐年提高,现在上升到第15名。

对于危及生命的和不危及生命的皮肤病,我们可以采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于不危及生命的,我们采取“中医为主、能中不西”的方法,对于危及生命的,我们采取“该西就西、中西结合、互相协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法。

一、优势病种银屑病

首先是优势病种银屑病,老百姓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全球发病率占1.5%—3%,在我国有600到800万人群患银屑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银屑病是一个慢性共病,中医过去叫“白”,“”就是一把刀插进了皮肤上,形容使人非常难受,顽固难治。常规疗法和过去的一些方法效果都不太好,最近生物制剂的应用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采取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于急性期患者,根据颜色红、瘙痒严重、新疹多发,我们采用凉血清热法,自制了清热凉血方、凉血消银方,以及普连膏、新普连膏等外治药膏,同时配合拔罐、刺络放血外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一些慢性的、顽固的、肥厚的皮损,我们自制活血解毒方、活血消银方,以及养血解毒方法,配合适当药浴和火针疗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完全用中药解决不了的,我们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精准靶向,疗效满意。通过一项中医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真实世界研究,证实了中医药联合生物制剂,能够减少复发,延长中位复发时间,且是否联合中医药以及患者的中医体质,是影响生物治疗治疗银屑病复发时间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西联合,既能治疗牛皮癣的病,快速清除皮损,同时通过中医药,减少患者复发,达到调节中医体质的目的。

二、优势病种特应性皮炎

对于特应性皮炎,也是一个遗传性湿疹,可以说是全球一号皮肤病。患者表现为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的生活和工作质量。而且特应性皮炎也是一个共病,可能伴有哮喘、鼻炎和消化道症状。中医早在隋代就有认识,对它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老年期,中医的认识是不同的,根据疾病不同表现、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给予个性化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我们采取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法,以萆渗湿汤为主,配合院内制剂、皮内针等外治法,采用内服和外用联合的治疗方案,达到减少皮损渗出、改善糜烂等症状的目的。对于慢性期,我们采取疏肝解郁、活血通络、养阴生津的方法,内外并治。如果是非常顽固、泛发型皮损,我们也结合一些现代医学的方式,如生物制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优势病种痤疮

对于年轻人好发的优势病种——痤疮来说,我们通过痤疮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循证医学调查,发现中医脾胃湿热证患者占48.2%,接近一半,湿毒夹瘀证患者占20.5%,且痤疮的中医证型与痤疮的分级、饮食、情绪等多种因素相关。在中医辨治方面,在传统辨治基础上,我们有自己中医特色辨治。如“面部全息图”论,根据面部皮损分布,进行辨治;根据“四郁论治”、“调中舟法”、“调周法”、“开鬼门、洁净腑”、以及“经络辨治“等特色理论进行施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外,我们研制了专门治疗痤疮的面膜,即金菟平痘面膜,有效降低痤疮分级,改善面部理化指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广受欢迎,目前已经申请专利。

总之,我们学科的团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现在所有在职人员都是硕士以上,学科有博士后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学位12人,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我们的工作和努力受到了患者的赞誉,患者纷纷对我们进行了肯定。我们的努力还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同时主编、参编皮肤病教材30余部、参与制定皮肤病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15项,发表了多篇论文,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我们的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家万人计划”,学术带头人获得“岐黄学者”。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谢谢!

主持人:谢谢白老师。再次感谢在座各位专家学者,正是在他们这样的医生的努力下,为广大患者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才能让我们的患者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生存与生活。

下面把时间留给记者提问,请您提问前通报所在单位。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请问陶大夫,受风受凉是否就会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谢谢。

主持人: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请陶主任回答。

陶庆文:感谢提问。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在临床中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问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经典的自身免疫病,大多体内由于存在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介导一系列免疫损伤从而引起关节炎。它的发病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个是有遗传背景,第二个是环境因素。单纯的受风受凉是环境对我们人体影响的其中一个因素。假如患者没有相关抗体,基本上受风受凉不会成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原因。假如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阳性,受凉或者受风有可能作为一个诱因,导致潜在的类风湿关节炎提早发病。除此之外,比受风受凉更容易引起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其实是感染,包括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感染以后引起的免疫学异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关于第二个问题,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从名称历史来讲,类风湿因子是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第一次发现的。其实,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免疫病当中,比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它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独有的或者特异性特别强的一个抗体。但是它是一个信号,如果有人类风湿因子阳性,我们要仔细评估他整个抗核抗体,并以此来进行分类诊断。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正常人中有一部分人类风湿因子阳性;尤其是老年人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甚至可以达到5%。但是,正常人的类风湿因子滴度是中低滴度的阳性。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阳性需要引起注意,及时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查,专科就诊。

谢谢您的提问。

主持人:谢谢陶主任,请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请问中医呼吸科的张医生,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哪些优势?谢谢。

张洪春:谢谢你的提问。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叫疫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治疗方药。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比如流感、新冠,这些研究都凸显了很明显的临床优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通过新冠的研究,涌现了一大批高级别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比如“三方三药”,这些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医药在这类疾病中的治疗优势非常清楚,可以改善症状、缩短病程、缓解疾病的进展,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西医对病毒性传染病的共同认识比较清晰,就是病毒侵犯人体以后,主要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产生了炎症,引起炎症风暴,造成了器官和组织的损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病毒的鉴别技术发展得非常快,但是鉴别完以后,要产生疫苗和产生特异性治疗药物确实存在滞后的情况,西医在治疗上,特别是快速干预上,确实有一定缺陷。

大家都知道,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还有一个重要的提法叫病同治”,我们都说它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不是仅仅干预病原体,不是针对某一个病毒,而是针对病原体侵犯人体以后机体所处的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中医的证候,这个证候也就是我们中医开展病同治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中医通过“四诊”,通过观察、通过分析,就能把握证候,证候一旦确立以后,我们有独特的理论和方药,就能够很快确立它的治疗方案,包括理法方药,这是我们的优势。另外,治疗呼吸道传染病,中医不直接抗病毒,抗病毒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调整体的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阻断炎症风暴,减少对器官和人体的损伤。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大家最熟悉的王辰院士的银翘散和麻杏石甘汤,在2009年治疗流感,它的对照就是达菲。结果证明,它在退烧方面与达菲同效,降低体温的特点是它能够降低体温不反弹。大家都知道,吃了退烧药以后,体温很快就反弹了,隔4个小时或者8个小时又要干预,中医的特点就是退烧反弹率比较低。

第二,我们团队在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的带领下,有一个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利用这个研究项目,我们今年也基于表寒里热的处方解表清里方,做了治疗90,对照90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项工作已经结束,进一步验证了王辰院士的研究成果。

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下面请继续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请白老师介绍一下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疗程和使用方法,它的疗效怎么样?安全性是否有保证?

白彦萍: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意义。

的确是这样,生物制剂能够对于很顽固的特别是一些中重度银屑病起到很好的效果,它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疗效以及安全性,根据我们所用的药物不同而不同。比如有些药物需要一周打两针,连续打5周以后每两周打一次,一直打到半年。有些药物需要第一次打两针,两周以后打一针,一直打到3个月,3个月以后再一个月打一次。还有些,第一次用药打两针,以后长时间地两周打一针,我说的这个“长时间”不是大家比较担忧的终生打下去,一般在见效以后会进入到维持阶段,维持得比较好了,6个月以后,我们会根据您最初病情的情况和现在好的情况,给予逐渐减药。从副作用来说,整体的安全性还是可以的,但是个别的有些不同的靶点生物制剂,还是有些肝功和感染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用生物制剂之前,以及使用过程,要进行安全性监测的原因。

谢谢。

网易健康记者提问:请问贾主任,在肿瘤治疗方面,肿瘤免疫治疗和中医扶正治疗有什么不同?是如何协同的?

贾立群:谢谢。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也是代表肿瘤界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焦点。

为什么肿瘤难治呢?因为肿瘤在生长和发展过程中有免疫逃逸的作用,如果不逃逸了,就变成风湿了,我们和风湿就是一张纸的关系。肿瘤在生长过程当中逃避了免疫作用,现在的PD-1免疫检测点拮抗剂就把这张纸捅破了,使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以前的化疗、放疗都是通过外界杀伤的手段来达到抑制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开启体内的一道“闸门”来杀伤肿瘤。有些老年人,虽然把这个“闸门”打开了,但是他的免疫细胞不足,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免疫弱,弱在哪儿呢?他的免疫细胞功能比较低下,中医的扶正治疗恰恰可以提高这些免疫功能,增强他的免疫细胞的免疫识别、免疫杀伤能力。这两者正好是相辅相成的,西医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免疫治疗)把逃逸屏障打开了,中医又把体内的“杀伤武器”的力量提高上来了,这样两者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但是,扶正和免疫治疗不是唯一的结合点,包括解毒的药、清热的药、养阴的药,根据体内不同的体质,它们之间都会发生这样的协同作用。

主持人:谢谢贾主任,下面继续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请问陶主任,强直性脊柱会遗传吗?谢谢。

陶庆文:谢谢您的问题。

这个可以说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是一个多基因相关的疾病,是介于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之间,偏向于自身炎症的这样一种疾病。有一个基因叫HLA-B27。HLA-B27基因表达阳性,加上一些感染、应力等因素,很大可能会导致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常关心他的后代会不会遗传。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强直性脊柱炎HLA-B27对后代的影响有限,因为它是多基因遗传的,不是单基因遗传的病。不是说父母双方或者有一方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他/她的小孩儿一定要得。这个概率不一定的,不是很高。

当然我们也观察到,局部几个强直性脊柱炎家系的家庭聚积性非常强。在这几个家系调查中,往前看两代、往下看两代,这四代人当中几乎无一人幸免。但从目前研究来看,这仅仅是个别现象。

就强直性脊柱炎的整个管理来说,我们是鼓励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生育后代,但是一定要在疾病炎症控制好、低活动度的情况下开始考虑生育的问题。

谢谢您的提问。

主持人:谢谢陶主任的回答,下面请继续提问。

健康报记者提问:请问金明主任,刚才您提到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我们很感兴趣,您提到了它的整个发病机制,请您再往前倒一下,告诉我们它相关的病因、诱因。

我们也注意到,有读者跟我们反映,到了一定阶段,有一部分患者注射一些西药,比如康柏西普,作用不是特别好,效果不是很突出,请问金主任,这样的患者是不是中医药作用的空间?咱们能起到什么效果?

金明:谢谢健康报的这位记者。

其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首先就是跟年龄相关,随着现在老龄化,这个病越来越多了。在80年代的时候,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2%或者3%的人发病,但是到了今天这个时代,7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有30%都会得这个病。从发病来说,到现在原因不明,它多为综合因素引起,包括种族、遗传、免疫、生活习惯等。但从中医角度归纳起来应该有三个主要病因:

第一个病因就是老龄化。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壮老已都与先天禀赋相关,到了老年,自然肾精不足,精血不足是其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眼底黄斑区域代谢产物堆积形成玻璃膜疣。

第二个原因是免疫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体质因素、抵抗力等不均衡都可能成为始发因素,促进玻璃膜疣增长进入中期。

第三个因素就是缺血缺氧促使坏的血管膜(CNV)生长,包括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凡是造成气血不能上扬至黄斑区的因素,都有可能促发CNV生长,CNV一旦出血,就会造成突然的视力下降。

从治疗的角度讲,注射抗VEGF为目前主流疗法,但临床不一定所有病人都有效,有的病人最多的打了40多针也不一定见效,有的病人打两三针就很好,这也跟个体差异有关系。在临床中,抗VEGF疗法2016年才开始在临床应用的。但我们眼科很早就用中医药治疗AMD了。中西融合是最佳疗法,现代疗法与中药联合应用各取所长,西药见效快,易反复,中药见效慢,个体辨证避免复发是优势。如果病人打了十几针仍然没有效果的话,建议加服中药,可能对改善黄斑区供血、改善微环境是有好处的,同时从整体调节也能解决为什么患病的的困惑。

谢谢。

主持人:谢谢金主任的回答,下面继续提问。

中国中医药报社记者提问:各位专家好、主持人好,请问张主任,中医药对治疗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慢性病有哪些优势呢?谢谢。

张洪春:谢谢你的提问。

大家都知道,哮喘病和慢阻肺有个特点,就是反复发作,比较清楚地可以分为两期,一个是急性加重期,一个是缓解期,特别是缓解期,缓解期对中医药如何干预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总的来讲,中医药对慢阻肺包括哮喘等整个呼吸疾病有几大好处:第一,改善症状;第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能够预防再次复发;第四,中西医联合用药以后,西药的用量会减少,减少了西药用量,比如激素的用量,不良反应就不多了。

如果分期来看,它的优势更加明显,特别是在缓解期,通过干预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度、活动耐力和急性发作的次数都会明显减轻。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钟院士做的玉屏风散的研究,在西医的基础上加上玉屏风散,观察一年,得到的结论是:第一,病人急性加重的次数少了;第二,每次发作的程度比原来的程度减轻了;第三,用药量少了,比如原来需要每次一喷,一天两次,现在激素的用量一次一喷,一天一次就能维持一般的生活。

我们团队在“十一五”期间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因为我们在“十一五”期间曾经承担了“十一五”的科技支撑计划,也就是调补肺肾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疗效的评价。调补肺肾法是我的导师晁恩祥教授提出来的,就是用调补肺肾胶囊,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干预3个月,观察9个月,明显发现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改善以及炎症指标的改善、减少发作的次数非常明显,我们也有相关的报道和论文的发表。

在急性期,你别看我们开了一个中药方,这个中药方是集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为一体,西医治疗有激素、有支气管扩张剂等等,也是一个综合的作用,一个处方体现了中医的综合作用。

另外我也报告一下我们刚刚结题的“十三五”课题“中西医协同治疗感染所导致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效果和机制的研究”,我们的干预措施是新加宣白承气汤,就是在宣白承气汤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治疗感染所导致的慢阻肺急性加重。通过观察7天,能够明显改善两个结果,一是中西医联合用药以后比单纯的西药疗效要来得快,改善得要好;二是如果有一组专门减了激素用量以后,用了中药,也比纯西药要好。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医对慢阻肺、哮喘的临床优势比较明显。

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的回答,下面请继续提问。

生命时报记者提问:除了中药、超声雾化,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缓解眼干症状?谢谢。

主持人:请金明主任回答。

金明:谢谢。

在日常生活中,干眼真是一个常见病,干眼与用眼不规范性很有关系。以最常见的干眼为例,正常情况下,我们在1分钟内至少有10—15次眨眼,但是如果长期用电脑,可能你几分钟都不眨眼一次,这样眼睛的泪膜蒸发很快,眼睛就特别干。除了干眼较严重的时候可以配合中药超声雾化方法,轻度干眼应注意不要长时间阅读,至少每隔半小时应该休息一下,甚至做一些挤眼的运动,让泪膜重新铺覆在眼表上。

在临床中,干眼甚至伴视疲劳的时候推荐一下代茶饮,如:茉莉花茶、加一点杭菊花、枸杞子、炒决明子,用开水沏了以后,放在胸前,用热气来熏蒸眼睛。既有热气的蒸腾、又有药物的熏蒸,可以加速眼部血液循环、松弛眼外肌,尽量不要用热毛巾贴敷眼睛,避免烫伤。等到药茶凉了就可以饮用了。杭菊花上可清肝明目,枸杞子既养五脏,又增泪液、炒决明子有疏肝明目的作用,待茶饮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养眼睛,减少感涩的好方法。

还有,现在有些女同志经常化妆,因操作不规范至眨眼睫毛将化妆品导入眼内引起刺激症状,特别是已经有炎症的时候,还化浓妆,就会让这些化学刺激更明显。碰到这个时候不妨停一停化妆品,试验一下,如果停了化妆品以后干眼减轻了,至少今后在化妆的时候也会注意方式方法。

主持人:谢谢金主任的小妙招,下面请继续提问。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提问:请问贾主任,除了食管癌之外,科室还有哪些优势病种能够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谢谢。

贾立群:谢谢。

刚才汇报的时候主要讲了一下食管癌中西医结合的特点,我们学科有五大优势病种,什么叫做优势病种呢?就是在中医和西医结合协同方面有很好的疗效。食管癌团队由我们科室的娄彦妮主任医师带领,肺癌团队由博士生导师崔慧娟教授领衔,还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的第一位,发病率也很高。还有就是在结直肠癌方面,我们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增长率很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在迅猛提高,在这点上,中西医结合很有特点和优势。

还有一个小病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因为不是常见病。举一个例子,乔布斯。大家都说乔布斯是胰腺癌,他实际上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所以他活了8年,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晚期胰腺癌,是很难活到这么长时间的。随着现在诊疗技术的提升,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医院里有这样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团队,包括病理影像。

5个病种做好了,做到有特色、有优势,都不是一个人、一个科室能做好的,需要在综合医院这样的总体平台上形成多学科、中西医结合的团队,才能把每一个病种做出特色、做出高水平的治疗来。

谢谢。

主持人:谢谢贾主任,下面请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网记者提问:主持人好,各位专家好。刚才听白主任介绍到生物制剂治疗皮癣的这样一个新的手段,我们也常听中医说“外科不治癣”,想咨询一下白主任,相比之下,中医治疗皮癣的优势在哪里?

白彦萍: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好。

的确是这样,过去老百姓说“外科不治癣”,形容它的顽固性。中医中药对癣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认识,比如对牛皮癣来说,我们首先是认识它的外因,以风寒湿为主,到明清以后,逐渐定位在血分,以血分论治,治疗疗效也逐渐提高。在没有西医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同病异治,体现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具体来说,我们常以血分为主,同时看病人有没有夹湿邪的问题,比如现在有一些代谢异常的人伴有牛皮癣的情况,我们考虑是否有“血分夹湿”情况。以及顾及患者是否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脏腑不调、气血虚等问题。总体来讲,“有诸内必形诸外”,它虽然长在皮肤的外表,但是标志着内部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中医中药具有内外并治、整体治疗的优势,既能改善病人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同时改善皮肤损害,达到比较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老百姓说的“除根”,实际上就是通过内治、外治,达到气血阴阳平衡,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谢谢。

主持人:谢谢白主任。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文字实录我们会尽快传到医院官网,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回放。

接下来我们会邀请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到我们的直播间去跟大家畅聊今天的科普话题。7月份下一场记者会,我们也将继续为大家介绍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入选学科,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本场记者会到此结束,大家再见。

中日友好医院 ©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