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所

最新公告

文字大小

科技中心学术沙龙--代谢组学质谱分析技术与应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9 19:12:54

2022719日下午2点,科技中心基础研究部学术沙龙系列讲座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教授做学术报告,题目为“代谢组学质谱分析技术与应用”。本次学术报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由科技中心基础研究部彭亮主任主持。科技中心刘丽宏主任、全体研究人员、研究生以及药学部研究人员聆听了本次讲座。

张金兰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分析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分析学系副系主任。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的研究工作,作为学科负责人完成了多个Ⅰ类新药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质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和标准制定研究。在药物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教授首先概述了代谢组学的相关背景,包括代谢组学研究的作用与目的、应用范围与类型等,详述了非靶向代谢组学与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及其常用的色谱质谱技术。张教授指出在生物样本稀缺的情况下,现在的质谱技术可以实现应用微量生物样本开展非靶向到靶向定量代谢组学研究。针对临床研究者反映的代谢组学结果可重复性差等问题,张教授认为是研究流程标准化不足造成,因此代谢组学数据标准化工作已经是当务之急,包括:1.样本收集标准化,2.储存、运输和管理标准化,3.样本前处理标准化和规范化,4.仪器分析数据采集和处理标准化,5.数据转移和统计分析规范化,6.代谢物生物学诠释规范化。尤其是在采样者参与的样本收集与前处理环节,更需与采样者反复沟通,确保所采集样本的一致性。

张教授结合自己多年在代谢组学平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详细介绍了适合不同生物样本和目标代谢物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研究:1. 非靶向到靶向脂质组学质谱分析技术研究,2.基于微量样本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3.低丰度代谢物分析技术探索。张教授从脂质组学方法建立思路、建立流程、有效特征峰提取、色谱和质谱条件的确立、脂质化合物的鉴定、脂质轮廓表征、靶向定量方法考察等多个方面讲解了非靶向到靶向脂质组学质谱分析技术研究。对于微量样本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张教授团队可针对同一份微量生物样本同时实现脂质代谢物和极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分离和提取。另外,一些低丰度化合物由于生理浓度极低、化学结构不稳定、提取困难等因素,其分析存在难度,如脂肪酸、脂肪醛,因此提高监测灵敏度成为分析技术的关键。张教授介绍了基于新型同位素衍生化试剂提高脂肪酸等低丰度化合物发现和检测的灵敏度;建立了用于复杂基质中脂肪酸的自动识别及结构鉴定的智能化分析策略,实现了内源性脂肪酸和醛的全面表征及定量分析,在人血浆中共鉴定得到约200个脂肪酸醛类化合物。除此之外,张教授团队还建立了低丰度鞘脂类化合物HPLC-MS/MS检测平台和基于两种衍生化试剂的激素测定方法。

最后,张教授以血浆/干血斑鞘脂试剂盒开发为例,概述了代谢组学的转化应用研究的流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张教授再次强调代谢组学平台建设中建立实验室内部数据库非常必要,随行的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不同仪器间结果的校正需要考量以保证代谢组学数据标准化。

报告结束后,张教授与刘丽宏主任以及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张金兰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极大拓展了在场师生的视野和思路,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会后,刘丽宏主任和张金兰教授就双方进一步深入开展科研合作进行了交流。

供稿:赵海玲、赵婷婷

审校:邓婷婷、彭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