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国家级质量评价和促进中心(呼吸系统领域)第二届临床研究方法学论坛

发布来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4 字体:

为促进临床研究创新发展,推动数智化技术在临床研究中落地应用,加强不同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本领域的交流合作,中日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国家级质量评价和促进中心(呼吸系统领域)、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办第二届临床研究方法学论坛《数智化赋能临床研究的创新与应用》于2025年6月14日在中日友好医院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聚焦多模态大模型、智能平台建设等数智化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创新性视角与融合应用,面向呼吸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临床医师、博士后、研究生及青年研究者,现场80余人参会。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彬教授致开幕词,向莅临指导的专家及参加方法学论坛的同道表示衷心感谢并提出临床研究是医学进步的核心引擎和生命科学发展的基石,数智化不是临床研究的“可选项”而是关乎全球竞争力的生存命题,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临床,期望通过本次论坛将目前数智化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创新性视角与融合应用分享给各位研究者。

中日医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彬教授致辞

在上午的开放论坛中,西湖大学臧泽林助理研究员以人工智能的技术进展为主线,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多类型应用以及近期研发热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成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黄靓雯医师分别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以及慢阻肺病管理为切入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呼吸疾病照护中的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马鹏程高级工程师、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弓孟春教授针对多模态智能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在临床研究数据汇集及标准化的应用进行了分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祥春教授则针对人工智能在组学数据分析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了介绍。

论坛讲者

在下午闭门专题讨论的引导发言环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魏怡冉心理治疗师介绍了人工智能心理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子孝教授则系统介绍了脑血管病领域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发及应用效果。西湖大学工学院马思骐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陈修远教授、北京医院放射诊断科谷涛教授、北京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张弼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黄慧瑶副研究员在讨论中分享了在医学诊疗及研究领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经验与体会。中日医院呼吸中心相关研究团队骨干介绍了各团队现在开展的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进展,并针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参会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呼吸中心研究办公室主任翟振国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对莅临指导的专家及参加方法学论坛的同道再次表示衷心感谢,并提出期望通过本次论坛研究者们能思考自身研究痛点与行业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与学习,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系统性重塑临床研究全流程,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智能交互的范式变革。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呼吸中心研究办公室主任翟振国教授在会议总结

中日医院科技中心、呼吸中心综合办公室和研究办公室共同参与活动的组织。

分享到: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2996号

京卫网审字﹝2008﹞第2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2号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