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培训、落实制度建设、凝练研究方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实验研究部启用两周年工作总结暨工作推进会

发布来源: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4-09-08 字体:

2024年9月4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实验研究部(以下简称“呼吸实验研究部”)组织召开了“启用两周年工作总结暨工作推进会”。中日医院院长周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中心实验研究部主任王辰院士,中日医院副院长崔勇教授、曹彬教授,科技中心刘丽宏主任,医院各职能部门部分领导,呼吸中心各平台负责人,呼吸中心各研究组负责人、呼吸实验研究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呼吸中心部分青年研究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呼吸中心常务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教授主持。

呼吸实验研究部副主任翟振国教授分别从呼吸实验研究部概况、启用两周年工作进展、方向凝练与未来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呼吸实验研究部自2022年8月5日通过验收,8月31日正式启用,至今两周年整。呼吸实验研究部目前涵盖七大研究与转化平台,包括细胞培养功能平台、细胞成像和功能分析平台、形态学实验平台、生理学实验平台、呼吸系统疾病多组学平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平台和呼吸生物样本平台;初步凝练了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七个研究方向,包括肺损伤与修复、呼吸系统感染与免疫、血栓与肺血管微环境、肺发育与再生、呼吸共病与呼吸慢病共性机制、气道损伤与气道重建、呼吸生理与睡眠调控等。呼吸实验研究部秉承“专业、合作、开放、共享”的原则,面向全院相关科室、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开放,与各界同道共同推动呼吸医学研究及成果转化。自2022年8月31日正式启用至今,共有204位研究人员入驻呼吸实验研究部。其中本院研究组共18个,PI共28位,研究人员共198名。另有院外研究组2个,院外科研人员6名。近两年,呼吸实验研究部在呼吸系统感染、介入呼吸病学、肺血管病等多个领域与美国、英国、比利时等知名国际专家团队开展多次国际学术交流。同时积极加强与国内同道的交流与沟通,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等机构组织了多次学术交流会议。经过两年的努力,2023年呼吸中心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中标6项;2024年呼吸中心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项,中标21项;2024年呼吸中心获批4项2030慢病项目,涉及吸烟和烟草依赖防控、肺血栓栓塞症中西医防治、呼吸共病防治及患者健康管理等诸多领域。最后,翟振国副主任向各职能部门、各研究组PI和研究人员、国际和国内各位专家同道致谢,呼吸实验研究部能取得目前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关怀厚爱与鼎力协助。

汇报结束后,周军院长对呼吸实验研究部两周岁表示祝贺,并感慨两年时光飞逝,亲眼见证了实验研究部的成长与发展,对两年来呼吸实验研究部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此外,周院长特别强调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安全培训工作提出了肯定和表扬。他指出,安全责任大于一切,需要常抓不懈!安全问题最重要也最容易忽视,提醒实验研究部全体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生物安全,尤其是危化品的安全管理,需严格落实“五双”管理机制。同时,呼吸实验研究部的成长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周军院长勉励呼吸实验研究部全体要再接再厉,在保障安全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制度建设,包括在医院统筹下的财务和收费制度建设,确保实验研究部良性运行,凝练研究方向,努力再创佳绩。

随后,王辰院士指出呼吸实验研究部要做到“专业、开放、效益、安全”,他在周军院长谈到的安全问题基础上,强调实验室既要兼容更广泛的学科与专业领域,也要有专业的团队和技术人员;王院士谈到,呼吸实验研究部不是单纯做实验研究、做动物实验,更要把眼光放在患者、体检人群、社区人群的队列研究,优先开展针对人群的研究,真正的为临床医学做出贡献,这也是呼吸实验研究部未来要侧重发展的方向;同时,他强调,要重视实验室的效益,即在实验科学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比值应进一步提升,应明确实验室战略目标,制定长远计划,切忌“表演性的研究”,而“要做确有意义的研究”;最后,王辰院士勉励在座的各位青年医生多读书、多查房、多实践,多看病人、自我提高、自我成长,每一个人都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持续提升个人的能力,更好地照护患者,要把临床和研究做到极致。

未来,呼吸实验研究部将铭记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嘱托,进一步强化安全培训、落实制度建设、凝练呼吸疾病的研究方向、实现源头创新,强化技术推广与应用、立足创新与转化,努力与国际接轨、引领呼吸学科发展。

分享到: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2996号

京卫网审字﹝2008﹞第2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2号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