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是中国呼吸学科的中流砥柱——第二十届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闭幕

发布来源:呼吸界 发布时间:2023-05-30 字体:

4月8日,在第二十届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用5个“特别”支持“呼吸青委进校园”:要让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了解呼吸学科的重要性,喜欢呼吸学科、选择呼吸学科。

王辰院士

王辰院士指出,要让学生知晓: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现在呼吸学科、就诊于呼吸学科、治疗在呼吸学科;最严重的危重症救治——呼吸衰竭的治疗在此处,最复杂的移植技术——肺移植在此处,多种慢性病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控烟也在此处;70%-80%儿科疾病都是呼吸系统疾病;大部分的老年患者都是死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由此可见,呼吸学科之于医学是有多么的重要。

“医学和其他专业拼抢优秀人才是医学界的责任,医学之内,各个领域也要为自己拼抢优秀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王辰院士说。

开幕式现场

中青年是呼吸学科的中流砥柱

“呼吸学科人才辈出,离不开老师、科主任的引领和发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表示,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三年中,呼吸学科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共同护卫人民健康,如今疫情烟消云散,如何利用疫情期间积累的经验、如何做好重症监护室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是科室主任应考虑的事情。中青年科主任是呼吸学科的新生代,也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要做好科室发展的“引路人”,力争把呼吸学科从大学科变为强学科。

瞿介明教授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青年呼吸学科医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冲锋在前,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看来,许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已经走上科主任、副主任的岗位,在这样的岗位之上,更要充分发挥青年人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进行,力争把科室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周军院长

从“医师”到“学者”是希冀,更是责任

“青年永远是希望,呼吸病学分会青委们拥有丰富的从医经验,正是开展临床创新的大好时机、是努力实干的大好机会。”王辰院士强调,医学是综合的学科,创新需要积累的过程,中青年呼吸学者已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此时正是应该努力拼搏,只争朝夕,不能因“小有所成”而“酒不少喝一场,书不多看一篇”。

《中华医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表示,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二十届,是展示呼吸病学研究成果,推动呼吸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已成为有重要影响力、中青年呼吸同道广泛参与的业界盛会。论坛始终践行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提高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提升呼吸学科中青年临床医师临床思维水平的理念,促进中青年呼吸医师的学术与交流。

魏均民总编辑

“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中的学者二字,表示中青年呼吸医师不仅肩负着临床看病救人的使命,更是肩负着临床科研与创新的责任。”周军教授期待,中青年呼吸学科医生可以勇担重任,推动中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发展。

据王辰院士回忆,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曾叫作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后经过商议改“医师”为“学者”。所谓学者第一不限于医生,第二学者是要有新角度、新发现,学而有所思,要为推动学科发展做出努力。呼吸学科医生要有做学问的态度,要看到当今社会优点,亦要对社会现象有所反思,不要把打学术江山变成混学术江湖,别把从事的学术领域当成学术领地,做学者要心胸宽广、要有立体思维、长远目光、历史眼光。

开幕式由中日友好医院侯刚教授主持。走过20年,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重回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呼吸青年再出发”,聚焦呼吸重症领域最新进展、重要研究及呼吸重症治疗技术实操,除主论坛外,设12个分论坛,涉及慢性气道疾病、呼吸感染性疾病、肺癌、肺血管疾病、介入肺脏病学及间质性肺疾病等多个呼吸领域亚专科,通过专题讲座、临床疑难病例讨论及科研沙龙等多种形式学术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展现中青年呼吸学者风采。

侯刚教授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中日友好医院承办,北京恒济卫生管理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分享到: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2996号

京卫网审字﹝2008﹞第2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2号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