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中日,研途有道” 学术沙龙(第十二期)
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
为促进本院学生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日医院教育处、科技中心基础研究部,于2024年11月27日17:30在临研所三层会议室举办了“筑梦中日,研途有道”第十二期学术沙龙活动。
本次活动由学生会学术部组织承办,主持人为学生会学术部副部长、2024级协和博士研究生林道艺同学,共有36名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同学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郑凯同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源同学担任主讲人,分享他们获奖的心路历程。

1REPORT
郑凯同学,是北京协和医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专业是胸心外科学,师从刘鹏教授。他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为题目,分享了自己获得国奖的心路历程。
郑凯博士的家乡流传着泰山的一副对联:“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激励他从一所普通医学院,到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再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并获得国家奖学金。他提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需要各方面均衡、全面优秀,在学业成绩、科研实力、志愿服务、临床实践和英语特长方面都需要兼顾,并分享了自己国奖答辩的小技巧——创新、讲故事、有特点。

经验分享

在提问互动环节,郑凯博士回答了掌控自己擅长的学业科研部分是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关键,提升自己对科研的兴趣会让读博之旅更加轻松幸福,获得做科研的成就感和正反馈是提升兴趣的动力。
2REPORT
刘源同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2023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师从杜时雨教授。他分享了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的进展,并详细分析了量化评定和国奖答辩的细节。
刘源同学讲到,自己是第二批入围国奖答辩的“后进者”,能成功脱颖而出获得国奖,得益于详略得当地展示了自己的突出特点,收获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他还指出,入围国家奖学金答辩后,入围排名已不再重要,入围排名稍靠后的同学需要充满信心,严格控制好答辩时间,去尽可能展示自己。
在观众提问互动环节,刘源同学回答了论文投稿的相关技巧,强调注重选题、采用更先进前沿的方法学、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在投稿之前去查阅该期刊近期是否接收相关领域的论文,做到“精准投稿”,提高自己录用的机会。
经验分享


3REPORT
通过此次学术沙龙的国奖经验分享会,大家对硕博的学习生活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来听听大家的心声吧:
思考总结
同学石京平(北京中医药大学):听了这次的国奖经验分享,收获颇多,大家在读研期间越早进行科研规划越好,也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分享。
同学张文思(北京大学医学部):感谢中日学生会举办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两位主讲人结合亲身经历分别对奖学金评定与科研经验进行了分享,为大家指点迷津答疑解惑,使我受益良多!
同学杜婕(北京协和医学院):今天学术部举行了沙龙活动,两位优秀的师兄进行了国奖获得经验分享,他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科研、创新等方面有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不仅让我了解了今后自己奋斗的方向,更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期待今后的活动中,能有更多老师和同学加入进来,积极交流学术或者学习经验,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返回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