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中日友好医院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平台!

科技中心基础研究部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九期 学术壁报大赛经验分享

作者:

INTRODUCTION

为开阔研究生视野和拓研究思路,为即将举办的学术壁报大赛的参赛者提供一定的指导,科技中心基础研究部于2024年3月28日下午18时在临研所三层会议室举办了“筑梦中日,沿途有道”主题研究生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第九期。

本次活动学术部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子涵担任主讲人,报告《TyG指数和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本次活动由中日学生会学术部副部长、2022级协和博士研究生王弘熠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科技中心基础研究部共享开放平台师生参加本次学习并进行现场交流。

会议现场照片

王子涵博士是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2022级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曾在中日友好医院教育教学党总支群众工作委员会任职、担任过北中医/临研所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王子涵博士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日友好医院优秀住院医师等荣誉,参与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发表14篇,其中SCI 9篇,累积IF 40+。王子涵博士对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免疫病方面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

活动中,王子涵博士从选题思路、研究设计、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研究展望等方面对科研思路的提出和实施进行了系统的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已经证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病风险,并且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两种疾病都存在免疫-炎症反应轴,存在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免疫因子激活失衡的共同机制。

王子涵博士从中医的角度切入,阐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血管疾病具有类似的痹阻病机,并结合西医的免疫炎症机制理论引入了评估免疫炎症状态是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键。王子涵博士参照2010ACR/EULAR标准纳入了2019.1-2021.12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排除了使用干扰糖脂代谢药物、合并其他风湿免疫病、处于急性感染期以及存在重度肝肾功能异常、肿瘤、重度造血系统疾病的人群。心血管疾病诊断包括了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四类疾病。模型主要纳入了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既往病史、吸烟、体重指数、血常规、生化、类风湿因子、超声心动图等指标。

王子涵博士报告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

1)有无心血管疾病人群的情况比较,发现在年龄、BMI、体育活动、RA病程、TyG指数、类风湿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超声心动图指数方面存在差异;

2)进一步对以上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使用多模型的多因素回归,控制各个变量直接可能存在的共线性关系,最后的模型显示年龄、体育活动、类风湿因子、TyG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独立相关;

3)根据这样的结果,列出模型方程:

4)使用ROC曲线进行了检验,计算曲线下面积=0.791;约登指数=0.448,准确性尚可,kappa系数=0.446,一致性中等;

5)对年龄、体育活动进行分层,结果大致和之前保持了一致。

除此之外,王子涵博士团队还补充了趋势检验,揭示了TyG和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呈现线性关联。之后,从“异病同治”的中医思想出发,王子涵博士分享了他的“中医药现代化”选题经验。 

最后,王子涵对整体壁报内容进行总结,细化壁报汇报的要点,介绍了壁报大赛的既往参赛经验,给今年即将参加大赛的同学们以指导及回答相关问题。

分享结束后,参会人员对于电子病历数据收集、壁报和论文汇报的区别等研究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于科研学习资源和中西医结合选题经验,王子涵博士给予了详细的介绍,使大家获益匪浅。

通过此次交流会,大家拓展了开展临床研究的选题思路并在数据收集、汇报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期待今后的活动中,能有更多老师和同学加入进来,积极交流学术问题,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